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鸣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大有改观 “八个一”模式保长效清洁

南宁晚报 2014-07-31 20:3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杨芳芳)从“自扫门前雪”到主动清扫屯道,从乱扔垃圾到养成自觉的清理习惯……武鸣县“清洁乡村”活动带来的不仅是环境面貌的改变,更是居民意识的根本转变。而这些又都得益于当地率先建立起来的“八个一”模式,实现了农村环卫面貌的长效改观。7月29日,记者来到当地感受其中的变化。

黄献军是武鸣县太平镇凤阳村富灵屯土生土长的居民。在他的记忆中,以前村子总是尘土遍地,再加上村民的环境意识不高,村中的凤阳河常年受到生活垃圾、污水的污染,情况堪忧。自从推行“清洁乡村”活动后,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去年活动推行之初,武鸣县从上至下开展了农村卫生长效保洁的“八个一”模式,即组织一支宣传队伍、进行一次大清扫、建设一个垃圾池、建设一个焚烧炉、配备一名保洁员、成立一个村民理事会、制定一套《村规民约》、建立一支攻坚队伍,共八个明确易行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这“八个一”模式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也使清洁工作在乡村中得到了更好的开展。7月18日,台风“威马逊”给太平镇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台风过后,村中的河道内堆积了大量从上游漂来的生活垃圾,被吹倒的树木、杂草等也顺着河流冲向下游,凤阳河出现了河道堵塞、水质下降的状况。在以往,村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都会因为人手不够等原因,为接下来的清理工作感到头痛,在推行“八个一”模式后的第二天,镇上的80名攻坚队员就来到村里,与村中的10名攻坚队队员一起,展开台风过后的环境清理工作。攻坚队不仅清理河道,还帮助群众清理受灾房屋,让群众的生产生活很快恢复了正常。

攻坚队只是武鸣县“八个一”模式的一个缩影。“八个一”模式激发了群众参与清洁乡村的热情,也实现了农村垃圾不出村的目标,改变了农村长期脏乱落后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村环卫面貌的长效改观。

新闻推荐

马山县农民李世英8年来为治病欠债累累,村民和病友都给他献爱心,鼓励他战胜病魔 女老板捐5000元呼吁“帮帮他”

爱心人士给李世英捐款,并鼓励他本报记者 宋延康摄■本报记者 潘国武 实习生 樊瑞辉 一对儿女站在病榻边,抓着爸爸李世英的手问“感觉怎么样”,妻子韦小花转过身去,偷偷擦拭眼泪。不为...

武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