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保美丽乡村“不老容颜”

南宁日报 2014-01-15 13:19 大字

青秀区刘圩镇三籁坡坡中小巷让人舒心不少村屯把清洁乡村的要求写入村规民约。本报记者陈羽 摄横县开展“三员”行动青秀区长塘镇加踏坡耕读生活

2013年5月以来,南宁市把“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民生工程”、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的“生态工程”、推进乡风文明进步的“新风工程”、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的“作风工程”来扎实推进。

如今,南宁市六县六城区三个开发区的村容村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村道两旁原本随处可见的垃圾堆不见了,排水沟里的污水变清澈了,田园里散落的白色垃圾也没了踪影……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各村屯农民积极参与,推进清洁卫生制度不断完善的进步;是各级领导干部创新思路,转变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是全市积极推动机制创建和完善,力保美丽南宁“不老容颜”的孜孜探索。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在南宁这片热土上,一股“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的热潮正在涌动、喷发、蔓延。

村规民约上墙入心 环境保洁有长效

步入江南区苏圩镇朝阳坡移民新村,这里的环境令人耳目一新:村落规划错落有致,文体设施一应俱全,一尘不染的道路通往白墙红瓦的小楼,每家每户门前都放着一个崭新的蓝色垃圾桶,村旁的绿化树木把整个村庄点缀得亮丽而富有朝气……

苏圩镇党委书记岑常军向记者介绍,朝阳坡于2013年7月召开村民大会研究制定了环境卫生《村规民约》,群众对“清洁乡村”活动知晓率达90%以上。记者在朝阳坡看到,《村规民约》整齐地贴在公示墙上,也贴在了每家每户门口。目前,朝阳坡已建成垃圾池1个,配备垃圾桶38个、垃圾三轮车1辆,村庄形成了规范的日常卫生保洁制度。

“卫生要靠自己,讲卫生更要成为一种习惯,要从心底里摒弃不好的行为。”采访中,村民农有文不断向记者重复着自己的感慨。据悉,朝阳坡大力推进“清洁乡村”的同时,还组建了舞蹈队、舞狮队等民间文艺组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文明新风。“改陋习、树新风”的文明理念也逐步入脑入心。

自去年5月起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南宁市开展了“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个专项活动。但这又不是简单的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的“大扫除”,而是在广大乡村探索农村环境清洁卫生的长效机制,向百姓群众传递文明的新气象。为实现环境保洁的长效,南宁市建立了涉及清扫保洁、垃圾转运、环境卫生《村规民约》、“三清洁”技术标准、责任监管考评等一系列制度,着力建立起乡村清洁的管护长效机制,让维护乡村清洁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如:建立村镇保洁队伍,各乡镇配备5名以上环卫人员,按照每300人配一名保洁员的比例在全市各村屯招聘配备保洁员;制定落实了《垃圾中转站运行管理制度》《清洁乡村管理制度》《保洁员工作责任》等规章制度,规范村镇保洁队伍建设,明确清洁乡村相关事项管理职责、责任主体、资金来源和机构人员等,基本实现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重点建立乡村垃圾集运处理、水源保洁、田园保洁、相关设施管理养护等制度办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成立清洁乡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制定完善清洁卫生、清洁生产等文明村规民约,组织群众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等。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市已有12862个村屯讨论制定并重新修改完善了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制定率为100%。新修订的《南宁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经市人民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确保“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持久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创新活动载体 干部作风有变化

“走,到农村去,到群众家里去……”各级领导干部是开展好“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的关键。

2013年6月中旬起,隆安县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安排原籍为隆安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尤其是县处级、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返乡入屯,开展大规模的卫生死角大清扫活动。同时,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开设宣传专栏、发放宣传手册、与群众谈心交心等方式,引导、发动、督促群众积极投身环境整治,改变陋习,清洁乡村,改造村貌,树立新风……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动起来,村民动起来了,家家户户动起来了,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了,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的生动局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隆安县干部返乡参加“清洁乡村”活动3.6万人次,带动在县外工作、经商人员及当地群众参与大整治行动7.33万人次,捐资33.8万元,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3528件。

“干部返乡回到我们村,宣传发动我们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家园,还帮助我们制定完善村屯清洁卫生制度,对全村的环境整治分片包干,每一户群众对房前屋后的公共区域分片包干,用制度来管理环境卫生,引导我们养成讲文明、爱卫生、重环保的良好习惯。”隆安县南圩镇联造村村支书凌海津告诉记者,“万名干部回乡行”主题活动,不仅让乡村变干净了、变美了,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活动中,南宁市各县区、乡镇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涌现出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在助推“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推进的同时,实现干部作风的转变。如青秀区通过评比“清洁卫士”“美丽先锋”“美丽义工”等先进典型,不断掀起“美丽南宁”宣传热潮,激发城区干部职工工作热情,增强创先争优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唱响“让城市更美丽,让群众更满意”主旋律;西乡塘区通过“美丽家庭”“美丽大嫂”“美丽阳台(庭院)”评选活动,动员引导家庭成员绿化、美化、净化家园,维护整洁、畅通、有序的公共环境,积极培树典型,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辐射作用;邕宁区新江镇“家庭清洁小卫士”,加强村民、学生的卫生环保意识。

考核评比奖罚分明 美丽乡村保长效

2013年7月21日,隆安县屏山乡刘家村岜亮屯热闹非凡,大家在屯口摆着几张圆桌,开怀畅饮,气氛比过年还热闹。

“我们屯刚从乡里召开的表彰会上领到了一头大肥猪和50斤米酒,这不大家在一起分享成果呢!”岜亮屯村民小组组长黄金海乐呵呵地说道。这是因为,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岜亮屯“清洁乡村”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在屏山乡政府开展的考核评比中一举夺魁,领到了实物奖品。

“有奖励才有动力。”屏山乡党委书记李艳姣告诉记者,“通过实物奖励这种看得见、用得着的方式对先进屯、户进行表彰,激励他们自觉地支持并积极参与‘清洁乡村\’活动,这是我乡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的一个创新尝试。”李艳娇表示,屏山乡基本每个季度会对表现好的村屯、户进行表彰,也收到了很好的效应,各村屯都形成了你争我抢做好清洁工作的良好氛围。

在推进“美丽乡村”活动中,南宁市积极探索考核机制,建立了绩效考评机制。为此,市“美丽办”专门制定《“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乡镇(街道)考评办法》《全市“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工作目标专项考评办法》。通过开展“十佳乡镇”“百佳村屯”评比等方式,将“清洁乡村”工作作为对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召开工作汇报会、查阅资料、实地核验、公众评议等方式综合形成考评结果,落实相应的绩效奖惩办法。

在考核中,南宁市严格推行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和权责统一的问责机制。在督查中创新采取“五无”“四抓”“四个一律”“三个百分之百”的举措开展工作。截至12月31日,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检查3206次,发现问题超过9800个,共发出《督办函》2473份,《挂牌督办函》1900份,共诫勉谈话215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208人,取消当年年度评优评先资格34人,通报批评92人,停职检查7人,免职31人。

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表彰和提拔重用,用奖罚分明的举措有效推进了活动开展。武鸣县府城镇挂村干部苏燕扎根乡村,勤恳工作,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带领群众把曾经“脏乱差”的村屯变成了“洁净美”村庄的先进事迹得到了自治区、南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2013年9月23日武鸣县作出了提拔苏燕担任府城镇副镇长的决定,11月5日市“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领导小组向全市发出了《关于向苏燕同志学习的决定》。

通过打好监督“攻坚战”,强化整改“组合拳”,念好问责“紧箍咒”,全市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转变,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氛围进一步浓厚,老百姓拥护度进一步提高,“清洁乡村”活动成效进一步凸显。

本版撰文/记者王秋香吴子贤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美丽办”提供

新闻推荐

上接版社会资金涌入的积极性很高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机

(上接1版)社会资金涌入的积极性很高,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机遇,继续发扬“蚂蟥精神”和“钉钉子精神”,积极主动引进一批重大项目,以产业大发展来促进经济大发展、促进财政增长。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为经...

武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