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月三”歌圩 成为村民的新舞台

南宁晚报 2013-04-08 07:19 大字

太平镇林渌村村民正在将西红柿装箱,准备运往外地销售

■本报记者杨芳芳文/图

随着武鸣“三月三”歌圩的临近,武鸣县伊岭村的覃秀苹就越感到紧张激动。她代表的伊岭村文艺队要在节日期间的农村文艺汇演中与其他乡镇代表队参加角逐。

如今在武鸣县的各个村屯,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一件与每个人生活都密不可分的大事。各个村的文艺队伍日益壮大,乡村文艺生活极为红火。武鸣县的新农村建设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品质,也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伊岭村:货车“拉”来的小康生活

一幢幢贴着对联的漂亮别墅充满喜庆气氛;图书馆、篮球场、健身区错落有致,村庄干净整洁;足球场上,孩子们进行着激烈的比赛,洒落一地的笑声……近日,记者来到武鸣县伊岭村,新农村“干净、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一幅幅动人的新景观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村民阮传芳家中,只见这栋三层楼的别墅被主人布置得整洁美观。据阮传芳介绍,她的父亲开车运货,母亲在家务农。一年前,随着南武城市大道的开通,父亲的运输生意节节攀升,家里的收入更是不断增加。太阳能热水器、42英寸大彩电,这些先进的电器,早在几年前她家就已经用上了。“我觉得,和城里人的生活相比,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阮传芳笑着说。

伊岭村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同样关注农民文化的发展。2012年,伊岭村完善综合文化活动室、灯光篮球场、戏台、图书室等,村中的文艺队吸引了近100名文艺爱好者积极参与,武鸣“三月三”歌圩更是村民们的舞台。连日来,伊岭村文艺队的队员们都在抓紧时间排练,只为在最后的角逐中一展所长。

解读:伊岭小康村建于1998年,位于双桥镇伊岭村南部1公里处,南武城市大道通过村前。据伊岭村村委会主任潘国宁介绍,伊岭村位于南宁市和武鸣县中间,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并且当地多采石场,当地人利用这良好的区位优势,做起了运输业。

潘国宁说,伊岭村还以“协会+支部”模式打造提升汽车运输服务业。建立汽车运输协会,实现资源共享。现在全村有400多台12吨的自卸翻斗车,几乎是平均每三户一台。还有工程机械50台。一台车的年收入约20万元,村中每年人均收入1万元。

林渌村:西红柿“红”了,村民笑了

现在本是忙着耕地播种的季节,可在太平镇林渌村,村民们却在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此时正是村中西红柿收获的时候,太平镇林渌村党总支书记吴香妹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全村的西红柿不仅产量增加了,而且品质也有了很大提升,前来订货的商家络绎不绝。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排排的西红柿架上结满了一个个鲜红硕大的西红柿。农民们正忙着将西红柿采摘后装入统一的果篮中,做好运输的准备。据吴香妹介绍,太平镇林渌村种植西红柿已有17年的历史,前几年由于种植品种多而杂,产量低;没有统一的技术指导;销售上“自产自销”,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

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林渌村先后成立了西红柿专业经济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指导村民们种植西红柿。以前一亩收入只有数百到一千元,现在能达到五六千元。很多原本外出务工的村民都选择回乡种植西红柿。

解读:林渌村2000年后开始大规模种植西红柿,2006年开始成立西红柿协会。2007年林渌村西红柿生产基地被自治区农业厅确认为太平镇无公害蔬菜(西红柿)基地认证,注册了“林渌牌西红柿”,创下了自己的品牌,林渌西红柿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更强了,产品远销至北京、上海、浙江、湖北、贵州等省市,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年销售量约5000万斤,成交金额达3000多万元。

新农村建设:幸福壮乡处处欢歌

2012年初,武鸣县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全县实施新农村“百村示范”工程。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庄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县、镇、村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思路,结合示范村的产业现状和特点,采取自我开发或土地流转、公司经营等方式,全力打造村(屯)特色产业。同时对特色产业进行品牌包装、推介和营销,形成产业优势。

2013年,扩展“示范面”年内计划新增建设30个一般示范村屯。打造沿城市大道农业观光新农村建设带和沿210国道环大明山生态休闲旅游新农村建设带等。

新闻推荐

■“热心的哥送受伤女子去医院”追踪 热心救人的哥找到了 受伤女子送医及时,经4个多小时手术后已脱离危险

■本报记者 黄家志 看到清晨的街头倒着一名满身血污的人,你是停车救援还是加速离去?一名出租车司机用行动作出了回答:“救人要紧!”昨日上午,记者终于找到这位热心救人的好“的哥”,他就是南...

武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