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鸣县域经济“绿意”盎然

广西日报 2011-09-03 21:04 大字

本报武鸣讯 (记者/曾永联 通讯员/张华勇 韦丽娇)“我的果园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省一半的肥料和水,每亩却增收1000多元,真是越‘低碳\’越赚钱!”近日,正在采摘桂花梨的武鸣县宁武镇培桂村果农庞维德对记者说。

武鸣县把准“绿色经济”的脉搏,从发展“低碳农业”入手,建立循环生产模式,推行节约技术:投入1亿多元,在农村建立起10.8万座沼气池,每年提供的沼气相当于节柴17万吨,提供优质高效沼肥140万吨;通过“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生产模式,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目前,全县共发展“低碳”农业25万多公顷,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城厢镇七星屯建成了全区首个村屯集中供气工程。村民蔡永龙说,他家3口人,每天用气两立方米,每年只需要交给供气点3.5吨木薯秆,就可以解决一年的燃气问题。而且,木薯秆交得多的还可以兑换现钱,每吨50元。

作为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武鸣成功完成10.5万公顷山林的林权改革,有效盘活林业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把山林建成了巨大的“绿色银行”。该县鼓励林农用林木抵押贷款,融资1.2亿元,种植速丰林3.5万公顷,林农收入成倍增长;同时引进养殖公司,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养鸡模式,激活了林下经济。目前,全县参与林下养鸡500多户,年饲养肉鸡出栏400多万羽。甘圩镇唐力村村民邓林佑在山脚下建起养鸡场,林下养鸡一年就挣8万元。

该县依托木薯种植、加工基地,引进沼气纯化制备生物燃气产业化项目,支持淀粉企业对加工木薯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利用,以沼气纯化制备车用生物燃气。该项目每天生产天然气1.2万立方米,是国内首个日产上万立方米沼气纯化车用燃气项目。目前,该县多家企业也已相继投入巨资,参与这一新兴项目,一个巨大的“绿色油田”呼之欲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认为,该项目相当于一座建在旱地上的高产“气田”,可成为首府天然气的供应主体。

武鸣县“低碳农业”、“绿色银行”和“绿色油田”合力打造的县域经济“绿意”盎然:今年1-7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4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29.2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113元,同比分别增长15.8%、47%和23%。

新闻推荐

乡村戏台传承传统文化

▲武鸣县是文化部确定的“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近年来,武鸣县一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戏台、球场等文体设施基本覆盖到村,另一方面以大型节庆和乡村文艺大展演等活动为载体激发...

武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