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低碳农业 高效回报

广西日报 2010-12-19 22:21 大字

本报记者袁 琳本报通讯员贺亮军

减少肥料投入50%、减少机耕油耗50%、土地利用率提升140%、农民收入翻两番……广西大力推广农作物间套种,领跑低碳农业,惠及千万农民。据专家测算,如果全区每年一半的新植甘蔗地和一半的木薯地实施间套种,可新增作物面积180多万亩,相当于一个中等县份的全县土地总面积。这对桂中平原、桂东南丘陵区、郁江平原、沿海平原地区的甘蔗、木薯集中种植区意义重大。

同生共长节肥50%

甘蔗郁郁葱葱,西瓜圆润甜美。每到西瓜收获时节,扶绥县山圩镇到处都是甘蔗套种西瓜的特色美景。

近日,该县山圩镇的甘蔗西瓜套种大户黄守灵说到间套种就滔滔不绝:“间套种使作物同生共长,两亩作物只要用一亩的肥料,是低碳农业的典型。”他说,单种一亩甘蔗和一亩西瓜,除施一定基肥外,各需施用含量为25%的复混肥100公斤左右。套种后,一亩地的两种作物除施一定量的基肥外,共用100公斤左右含量为45%的复合肥就行了,大大节省了肥料施用量。5年前他没有搞套种,一亩甘蔗一年最多500元纯收入,现在甘蔗地里用“三避”技术套种早西瓜,一亩纯收入超过2000元,去年他套种300多亩,赚了近20万元。

“单种一亩甘蔗加一亩西瓜,机耕需16升左右柴油,套种后只要耕一亩地,省了8升汽油,同时套种后的甘蔗地没杂草生长的空间,就不需要施用除草剂等化学农药。”扶绥县农业局副局长黄兆驶认为,间套种是典型的低碳农业模式,应大力推广。

据了解,近年广西大力推进实施“千万亩农作物间套种行动计划”,今年全区推广间套种面积848万亩,比去年增加213万亩。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秸秆还田减少碳排放

今年8月12日,在扶绥县渠风村万亩甘蔗西瓜套种基地,甘蔗根肥茎壮,到处都是一片片绿色的蔗海,地里已看不到西瓜的踪影。

“甘蔗西瓜套种,怎么没见到一根瓜藤?”记者纳闷地问正在指导农民剥甘蔗叶的扶绥县农业局农艺师梁承周。“西瓜收完后,瓜藤已经还田腐烂变成肥料了。”梁承周说,近年来,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肥减碳排技术,一亩甘蔗西瓜套种地大约能生产0.5吨西瓜藤和1吨蔗叶,瓜藤和蔗叶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增加,平均一亩甘蔗比不套种前要增产0.5吨以上。今年,扶绥县甘蔗西瓜套种达24.5万亩,仅甘蔗就能增产12万吨以上。

据试验数据,实施秸秆还田每年每公顷可增加土壤有机物0.24吨,还能减少秸秆就地焚烧而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清洁环境。今年3月,自治区农业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秸秆焚烧的紧急通知》,要求遏制各地焚烧秸秆,推广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和生物腐熟等利用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水肥共享

为什么武鸣县的木薯植株高、根茎块大、产量高?薯农异口同声:得益于“木薯套种花生(黄豆)”技术。 

武鸣县雄孟村农民农庆伦告诉记者,在木薯地里套种花生,土地基本没裸露,基本没杂草与作物争肥,可实现水、农药、化肥等资源以及田间管理的共享,保水、保肥,减少水肥流失。花生茎、叶遮在木薯地上,水分不易挥发,起到保水作用。同时地里长满作物,杂草就少,更有利于木薯的植株和苗块生长膨大。花生收获后,木薯进入旺长期,花生的叶、藤、蔓又可作为有机肥还田,促使木薯增产。

武鸣县农业局粮油股专家杨仕军高兴地说:“不套种的木薯亩产一般在两吨左右,套种后至少增产10%,至少达2.2吨以上。” 

今年,我区发生严重干旱,导致部分地区木薯减产,但武鸣县采用间套种技术,有效保水、保肥,全县10万亩以上的木薯地套种,增产木薯两万吨以上。

新闻推荐

点火鼓气个直径米五颜六色的热气球缓缓升起至日年

点火、鼓气,37个直径18米、五颜六色的热气球缓缓升起……2月21日至27日,2011年全国热气球锦标赛在武鸣县举行。来自全国各个省、区、市的37支热气球代表队的200多名运动员、裁判员云集位于武鸣...

武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鸣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