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力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寻医问药少跑腿 “稻渔共生”增收入

南宁晚报 2021-09-16 06:23 大字

?“微田园”项目让搬迁群众可以实现蔬菜自给自足?本报记者林显威摄

■本报记者林显威 实习生王小雨

“微田园”项目解决搬迁群众“菜篮子”问题,“稻渔共生”生态农业模式助农增收……近日,记者跟随“永远跟党走”南宁市党史学习教育大型主题采访团,在上林县了解到一个个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实践中为民办实事的鲜活案例。上林县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美丽乡村增添灿烂的一笔。

落实便民项目,丰富群众“菜篮子”

9月初的一个清晨,一场大雨过后,田间的空气格外清新,站在田垄间的樊蓝梅虽一身泥巴,但看着即将收成的玉米,脸上不时浮出喜悦的笑容。“这不就是向往的生活嘛。住着套房,出门不远还有一亩三分地,除了自给自足还能卖剩余的农副产品增收,孩子上学也方便。可幸福了。”樊蓝梅指着明亮镇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附近被划分为一块一块供搬迁群众种植各式各样农作物的小地块说道。

说起樊蓝梅的幸福感,还得从上林县一项惠民措施说起。今年7月,为提升易地移民搬迁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上林县出资280多万元划出约120亩土地,实施“微田园”项目,并进行园区渠道、路网、水电、生产配套设施等相应配套建设。这些土地大多数被分为3厘大小的地块,分给明亮镇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居民作为小菜园。有了“微田园”,搬迁户实现了蔬菜的自给自足,实现了搬迁前的田园生活。

升级医疗服务,让群众就医更便捷

说到幸福,三里镇大黄村的黄佳文老人也有切身体会,自从上林县实施医改后,就医的便利让他感慨生活的幸福。“现在我们看病方便多了,药费都很实惠。”黄佳文说,医疗是农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上林县的医改改变了以往农村寻医问药的问题,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便宜和实惠。

据了解,近年来上林县通过整合资源,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探索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群众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数据采集,县乡村三级医疗信息、医疗服务信息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向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群众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整合全县医疗资源的同时,也通过互联网“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前,上林县的智慧健康信息平台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互联网就医便民服务平台等应用,为百姓健康管理提供统一入口,为百姓就医提供全流程服务,实现有效的医患交流互动、健康随访,实现电子健康卡跨区域、跨机构医疗健康服务业务一卡通,同时通过手机终端,让百姓亲自参与自身健康管理,更具获得感。

创新产业模式,为群众增加收入

今年上林县一系列“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多达110项,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环境改善、权益保障、产业增收甚至文体生活等,每一项都有具体的任务目标、实施时间、牵头单位等,每一项都得到落实。

在上林县大丰镇三联村云陆庄的陆回香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稻田与旁边的水渠连成了一体,散落的稻花引来鱼儿争食,鱼儿产出的粪便又可作为稻苗的肥料,“稻渔共生”的立体生态循环系统呈现在了人们眼前。“这里一共有172亩,一开始我只是想做个实验。现在看来,实验是成功的。”基地负责人陆茴香介绍,她的稻田里有禾花鱼、塘鲺、泥鳅,加上三季稻,一亩地的收益保守估计有两万元。她希望能将这些种养技术向村民们推广,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据了解,“稻渔共生”模式既解决了单一的高密度鱼养殖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又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大大提升大米的质量。上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慧红介绍,上林县通过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加大了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力度,将购买服务作为初期对企业的扶助,推广“稻渔共生”模式,目前有试验种植田300亩左右。“我们计划利用一年的时间做到一万亩,并把这种生态农业的模式扩散到其他的种植业,比如通过养鸡、养鱼与种植蔬菜相结合等,让群众通过生态养殖再实现增收。”

新闻推荐

2021年“中国旅游日”南宁主会场暨上林生态旅游养生节19日开幕 七大板块精彩纷呈 吃喝玩乐样样有

美丽山水是上林生态旅游的特色之一?本报记者林显威摄■本报记者林显威“让世界看见上林”,南宁生态旅游“后花园”...

上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上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