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警察故事1 麻克:转变角色为村民解难题促增收
?光全村第一书记麻克(蓝衣者)与种植户查看农作物长势?本报记者陈亮摄
■本报记者陈亮 实习生彭子欣 通讯员农媛
“麻书记有眼光,今年出产的紫米价格比普通大米价格高出3倍。”正在稻田间除草的种植户韦嬉感激地说道。而她所说的麻书记,是从南宁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选派到上林县巷贤镇光全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麻克。
自2018年3月驻村以来,麻克很快转变角色,扛起扶贫重任,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多项特色产业,使光全村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34.61%降至2019年的0.83%。
角色转变下基层贴心服务群众
作为一名刑侦警察,麻克屡破大小案件,也获得很多荣誉。但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对他而言,却十分陌生。“作为一名党员民警,必须勇于担当。”面对新任务,麻克如此说。
初到巷贤镇光全村,麻克的首要任务是尽快进入到第一书记的角色中。长年的刑侦工作,让他习惯于厉声说话。对此,麻克逐渐转变,走村入户时,刻意降低音量,用柔和亲民的语气与村民沟通。此外,只要有时间,他便开始“啃”村里的各种相关资料和档案,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现状和致贫原因,以及产业发展的瓶颈,和村干部一起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计划和具体措施。
同时,麻克制作印着自己的照片以及联系方式的“警民联系卡”的小卡片发给每位村民。“这是为了让群众能将名字和我本人对上号,在有需要时能及时联系。”麻克说道,联系卡不仅能广泛了解村情民意,还成为了走进村民心坎的一座桥梁。
几个月下来,村民们眼中的这位“新书记”,很快就变成了值得信赖的“老朋友”。“麻书记工作很用心,接到群众的电话立马登门拜访,耐心解决问题。”村干部韦志东说。
特色产业拓宽贫困户增收门路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有效方式。麻克外出学习途经云南墨江县时了解到一种优质紫米品种,联想到光全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他想到了引进墨江紫米,回村分发给贫困户种植,帮助贫困户增收。
紫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我品尝过,口感不错。光全村土质较好,群众有种水稻的经验,可以尝试种植。”麻克自费购回紫米种子,推荐给部分村委干部试种并观察记录种植情况。令人惊喜的是,光全村种植的紫米口感松软,种植效果比想象中好,激发了村民们的参与热情。
“虽然产量没有以前种植的水稻高,但是紫米的价格比普通大米价格高出3倍。”光全村云泉庄种植户韦嬉高兴地说道,今年村里又有7户加入了紫米种植,种植面积扩大了20亩,麻书记不仅为他们注册了本地紫米品牌,还精心参与米袋的设计包装,上市的紫米主要销往南宁市区,很快抢购一空。收到成效后,麻克希望开发更大的市场,寻找大批发商进行成批销售,吸引更多有意向的群众参与特色紫米种植。
因地制宜实现多渠道脱贫致富
在麻克的努力下,该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建立了村民合作社,开发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入股卢柱村牛牛合作社、大庙江旅游公司,与广西上林福人湖休闲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创立了光全村扶贫产业园,实现多渠道脱贫致富。其中,在三角梅产业示范园组建成为广西最大三角梅基因库,有四季红、四季紫、柠檬黄、白雪等250多个品种。
据悉,光全村2015年底全村人口3455人,贫困人口1196人,贫困发生率34.61%,村集体经济收入为0;2017年底,脱贫152户576人,贫困发生率2.66%,完成预定脱贫摘帽任务;2019年底计划脱贫14户36人,预计贫困发生率0.84%,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9.6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预计超过27万元。
“未来我们要结合光全村的优势,因地制宜继续搞好三角梅、有色大米种植和光伏发电等扶贫产业,使光全村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麻克信心满满地说道。
新闻推荐
“感谢党的好政策,帮扶我们富起来……”趁着10月好天气,上林县木山乡厂圩村壮族村民蓝光春一边与妻子采摘桑叶,一边感慨地对...
上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上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