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开山修路 打井引水造福村民 “最美母亲”蓝凤秀带领上林县西燕镇上绸庄乡亲过上好日子
?蓝凤秀说,修建“母亲天路”是她做过的最值得、最自豪、最骄傲的事
■本报记者林显威 文/图
在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上绸庄,有一条3公里长的盘山路,沿着敢李山山腰蜿蜒延伸,一头连接着山谷里的上绸庄,另一头则在山下对接通向镇上的乡道。这条盘山路是上绸庄与外界联系最近的一条路,是一位老人带领村民用农具开山,耗时一年修成的。这位老人就是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蓝凤秀,这条路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母亲天路”。
花甲老人带领乡亲开山修路
上绸庄距离西燕镇集市约30公里,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瑶寨。驱车下了武平高速沿着上林县009乡道前行,过了岜独村不久,就看到大龙湖景区边缘处有一条左拐爬坡上山的硬化路,路口一块石碑上写着“母亲天路”。
“母亲天路”沿着敢李山山腰开凿而出,一侧是灌木丛生的山体,另一侧多是山谷,蜿蜒盘旋。没几分钟,车子就抵达了上绸庄。“你们上山来这里几分钟就到,以前可不是这样哦,汽车进不来,只能靠走路。”早已经在家中等待记者一行人的蓝凤秀说道。
2006年以前,上绸庄几乎与世隔绝,闭塞落后,连通外界的唯一通道是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羊肠小道,长约3公里。全庄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物资,甚至修建房屋的砖木,都要依靠肩挑马驮。山路险峻,常常发生人畜跌下山谷的险情。为了摆脱贫困谋求生计,瑶寨里的年轻人大多陆陆续续离开了家乡。
2006年2月,时年64岁的上绸庄生产队队长蓝凤秀在一次村民大会上,提出要修一条像样的路,改变群众出行难问题。根据测算,修通一条3公里长的盘山公路,至少需要30万元。最终,蓝凤秀动员儿子捐款8万元,加上村民自发出资,也只筹到15万元,她只能带着8名也已年过花甲的老人自己开路。
没钱请挖掘机、推土机,他们就用简单的农耕工具修路。开山修路需要爆破,蓝凤秀便主动学习、考取爆破证。经过300多天的努力,2006年底,一条长3公里宽6米的盘山沙石路竣工,村民出行难问题得到了解决。然而,由于沙石路面不牢固,一次山洪暴发将路基冲得干干净净。蓝凤秀咬咬牙,带领乡亲们再次修路。得知蓝凤秀修路的事后,上林县交通部门下拨130吨水泥用于路面硬化,于2008年完工。
“修这条路是这辈子最值得的事”
“母亲天路”的起点就在蓝凤秀家门口不远处,每天看着村民驾车驶过,她很是欣慰。通过“母亲天路”,村民可以安全便捷地前往镇上集市购买物资,庄里的农副产品也得以快速运到庄外销售,日子越过越好了。“要致富,先修路。修这条路,是我做过的最值得、最自豪、最骄傲的一件事。”蓝凤秀感慨地说。
“母亲天路”是一条幸福路,但说起修路的辛苦,蓝凤秀湿了眼眶。当初修路时,庄里很多人不理解,说凭几个老人3年都不一定修得好。蓝凤秀可不想这些,庄里曾有两个年轻人生病因为路不好不能及时就医,抬到半路就去世的情景历历在目,“路修不好,生活怎么能更好?”
修路的300多天,蓝凤秀总是每天第一个到工地,最后一个回家。晚上收工回家,想到修路的辛苦,蓝凤秀也曾落泪,“别人早就在家吃过晚饭了,我家里还有生病卧床的老伴等着我回去做饭。我一大把年纪了,去广州和儿子生活享清福不好吗?”但第二天一早,她又放下了所有的委屈,拿起农具赶到工地。
打井寻水解决庄里用水难题
除了要修路,上绸庄常年缺水,村民要牵马去远处拉水,来回一趟花费1小时。2006年,在蓝凤秀的带头下,上绸庄建了一个水塔,暂时缓解村民用水困难问题。2011年,蓝凤秀更是自掏腰包请人打井寻水,最终于2013年在附近镇圩瑶族乡找到合适的水源引到庄里,彻底解决了庄里用水难问题。
修路引水造福村民,蓝凤秀先后获“感动南宁”十佳新型农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等荣誉,并于2012年以70岁的高龄正式成为一名党员。如今,年近80岁的蓝凤秀身体依旧硬朗,时常与村里第一书记交流,发挥余热为庄里发展做贡献。
新闻推荐
自驾、亲子、户外、乡村、野餐、帐篷、篝火、星空…… 一起去露营吧!数着繁星入睡 伴着鸟鸣醒来
到青秀山独有的自然花园中观星、夜游■本报记者赵金玲自驾、亲子、户外、乡村、野餐、帐篷、露营、篝火、星空……这些词...
上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上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