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地筑巢引凤凰

广西日报 2020-06-13 07:05 大字

6月12日,在上林县塘红乡弄陈村扶贫车间,一名工人正在打包紫藤仿真花,准备销往日本。 本报记者 何学俏/摄

本报记者袁琳

“飞地经济”是指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

在上林县塘红乡弄陈村,“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第一组采访团的记者们,领略了驻村第一书记闭国础创新性打造的扶贫“飞地经济”。

“形象地说,就是借地筑巢引来凤凰。”闭国础说。

地处大石山区的弄陈村,土地贫瘠,曾是上林县的深度贫困村。闭国础2017年12月来到这里时,全村还有85户贫困户未脱贫。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才能让所有的贫困户持续增收?闭国础凭借自己多年在南宁市工信局任职、从事过工业资源整合项目的经验,决定将“飞地经济”理论应用到产业扶贫工作实践中。经过多方努力,弄陈村与上林振林集团达成合作,盘活该集团闲置的原中可乡政府大院,(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利用结对帮扶企业提供的资金,在离村部6公里的地方,建起2500平方米的钢结构标准厂房。

种下梧桐树,关键还要引来金凤凰。闭国础先后接洽6家公司,经过仔细调查研判,他和团队最终选择与上林县今井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携手合作,生产仿真花和仿真花制作机械。2019年7月,弄陈村扶贫车间交付使用,仿真花项目正式生产运营。

6月12日,扶贫车间里,几十个来自周边村屯的妇女在机器上操作生产。正在射骨机上制作仿真植物叶子的张远容,原来在广东打工,去年扶贫车间开工后,她果断选择就近就业。“我每个月有2600元工资,跟去广东打工差不多。关键是可以在家照顾孩子。”

制作仿真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扶贫车间为塘红、镇圩、乔贤等乡镇的村屯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塘红安置点贫困户提供了90多个用工岗位。而且通过产品组装工序外发,为老妇弱残等劳动力提供在家手工制作就业机会,又带动上千人增加收入。

弄陈村的外发点里,七八个老太太围坐在大桌子旁,边聊天,边组装仿真花。居家就业既能赚钱,又能打发时间充实生活,到外发点领活做成了弄陈村留守老人和残疾人的日常。

蓝建华因手脚残疾而陷入贫困,他和老母亲在在闭国础的帮助下,也学会了组装仿真花。如今,母子俩每年通过组装仿真花收入1万多元。

“飞地经济”为山区贫困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弄陈村2019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71%。

新闻推荐

“加速度”是怎样跑出来的 广西“大联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中)

本报记者周映通讯员蒙志献5月6日,广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扶贫搬迁专责小组传出好消息:截至4月底,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率...

上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上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