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乡亲捐资修建水泥路,四处奔走帮助困难人群,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 韦文书:一位退休职工的家乡情怀

南宁晚报 2019-08-10 07:07 大字

韦文书凝神细看2017年拍摄的“追忆70多年前原镇圩爱国人士抗战历史座谈会”的相片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常年做好事。今年66岁南宁市矿务局退休职工韦文书做到了。回乡的必经之路坑洼不平,他四处奔波、动员乡亲筹集资金修建水泥路;乡里有人残疾、瘫痪,他二话不说帮忙联系,让乡亲领到残疾补助……退休后,韦文书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每天为筹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旅游地等乡村建设项目出谋献计。他数十年如一日为家乡默默奉献,一片赤诚感动了乡亲。

动员乡亲们捐资修建水泥路

韦文书是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人。乡里通往马山县古零镇里民村有一条黄泥路,是韦文书每次坐车回家的必经之路。黄泥路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寸步难行。乡亲们行路难问题,一直让韦文书难以释怀。

2004年,韦文书提出了捐资修路的想法。之后,他找到原镇圩瑶族乡人大主任蓝春廷。经过两人努力,乡政府领导很重视。当年,乡政府在南宁市衡阳路一家饭店召开了动员大会。包括韦文书等在南宁工作的乡亲们纷纷捐资,共募捐到数万元钱。加上县里拨的款项,终于凑够了修路的钱。

在修路期间,韦文书还多次奔波,关心公路的修建进度和施工质量。半年后,以往人难走、车难行的黄泥路,变成了长约8公里的平坦水泥路,马山、上林两县交界处的群众出行更方便了。

四处奔走帮困难人群办证件

蓝耀安是韦文书的老乡,也是同事。2006年,蓝耀安不到20岁的侄子小蓝在工作中受伤,瘫痪在床不能自理。因父母早年去世,小蓝全靠亲戚照料。

听说了小蓝的事后,韦文书坐不住了。他将情况反映到南宁市残联,市残联再将此事转到镇圩瑶族乡残联落实。在韦文书的努力下,小蓝每年都能领到政府发放的残疾补助。如今的小蓝虽然无法工作,但已经可以下地走一点路。

村民韦编更的两个儿子早年都因病瘫痪在床,小儿子的情况尤为严重。一家人生活拮据。韦文书到处奔波帮忙,还自掏腰包,带韦编更的小儿子到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检查。在韦文书的努力及有关部门的落实下,兄弟俩都办好残疾证,每年都领到残疾补助。

韦文书热心帮忙的事还有很多,乡亲们知道哪家有人残疾,都会找韦文书。在村民罗开看来,韦文书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虽然1970年就离开家乡工作,但凡家乡有活动,他都捐款捐物,听说家乡的孤寡老人过得不如意,也会送钱送物。

多年来为家乡建设不遗余力

长期以来,韦文书始终关心着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各项公益活动、乡村建设等四处奔波、不遗余力。

2015年以来,乡里计划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韦文书协助乡政府跑前跑后筹备。2017年6月8日,在上林县统战部和镇圩瑶族乡党委和乡人民政府的批示下,“追忆70多年前原镇圩爱国人士抗战历史座谈会”在镇马村委会举行,韦文书积极参加并建言献策。

镇圩瑶族乡的龙贵山洞风景秀美。听说乡里今年准备围绕龙贵山洞建立乡村旅游地,韦文书三天两头回乡关心建设进程,帮忙出主意。

蓝春廷说,在离开家乡外出工作的人中,韦文书是最关心乡村建设的那一个,总是奔走穿梭,为改变乡村面貌不懈努力。

谈起家乡和乡亲们,韦文书饱含深情地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只要家乡需要我,我还会奉献下去。”

新闻推荐

上林县严堵扶贫基层“小微腐败”

记者从上林县扶贫办了解到,自去年12月开展乡村干部及其亲属扶贫领域涉权事项公开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工作)以来,该县通过抓实“...

上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上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