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留下一个带不走的产业”

南宁日报 2018-09-05 06:13 大字

敖德金(左三)入户拜访贫困户。

(受访者供图)

敖德金是自治区住建厅培训中心派驻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的第一书记。作为一名“85后”青年干部,初到云里村的敖德金,情况不明、语言不通,是很多村民眼中的毛头小伙。从不被村民信任到成为“冷漠群众”倾诉的对象,谈起扶贫工作经历,敖德金说,“最大的希望是,哪天我们走的时候,能留下一个带不走的产业”。

信任破冰

成为“冷漠群众”倾诉的对象

云里村下辖7个自然庄,有633户2843人,其中98%说壮语,很多上年纪的村民不会说普通话,语言就成了敖德金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门槛。最初入户和村民及贫困户交谈,都要有村干陪着翻译才能交流。

为了在工作中多与村民沟通,敖德金和工作队吃住都在村里,除了睡觉、吃饭、洗澡,其余时间都在干活。由于前来云里村调研考察的人比较多,周末加班是常事。几个月下来,在完成入户工作的同时,敖德金的壮语水平也有了提高,能听懂一些基本日常用语了。但是,语言障碍是其次,怎样获取村民的信任才是推进工作的关键。

驻村先驻心,敖德金认识到,“机关和基层做事方式方法不一样,入户与村民交流,不能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更不能吝啬时间,只有换位思考、以心交心、言而有信,给群众承诺的事情必须办到,方能得到群众信任。”

刚开始进村入户时,敖德金来到村民覃士贤家,刚做完简单自我介绍,就被来了个下马威:“书记,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什么项目给我们做?是不是来给我送钱盖房子?……”几个老乡也不愿搭理他,气氛非常尴尬。虽然也听过乡亲对扶贫工作的“牢骚话”,入户前就做好了当“出气筒”的心理准备,但敖德金也一时措手不及。然而他毫不气馁,多次忽略老乡的送客举动,硬赖着不走,缠着与大家交流,耐心答疑解惑,终于慢慢解开了老乡们的心结,一聊便聊了5个多小时。

“村民比较淳朴,直来直去,有时说话比较冲。但往往冲着干部发牢骚的群众更难能可贵,因为他们更关心集体事务,对村里工作多有自己的思考,有更高的期望,应该多听取他们的意见。”慢慢地,敖德金成为那些一开始对他态度冷漠的乡亲的倾诉对象。

工作动力

为贫困群众深深触动

谈到扶贫工作经历,敖德金说自己深受震撼,想不到村里还有那么贫困、生活那么艰难的人。

第一次入户时,晚上10点,村会计李平带着他来到贫困户石珍兰的家。“我们敲门后,里面有回音,但从应门到开门足足间隔了两分钟,我很惊讶。门一开,我看到贫困户拄着拐杖,一个人在家独居,床上放着零食,厨房里煮着一锅粥。”看到这一幕,敖德金非常心酸,更加坚定了做好扶贫工作的决心。

石珍兰的丈夫去世了,她落下了残疾,两个儿子分家后撇下老人不闻不问。事后,敖德金把老人的儿子叫到办公室,用长辈语气严厉批评,让两兄弟协商好,至少留一人在家照顾母亲。“对于这种贫困户,我们非常担心,至少一个月要去探望一次,了解其生活情况。”敖德金说。

扶贫希望

希望留下一个“带不走的产业”

扶贫工作怎么做,如何增加村民收入,帮助村民脱贫?看到那些深深触动心灵的生活艰辛和贫困,敖德金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连续数月走村入户,到榕树下、池塘边、文化室等群众集中活动的地方与村民交流,掌握本村人口状况、自然资源、经济动态、产业发展等信息,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期盼。他还编制《云里村2018—2020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规划》,为本村建设发展搭好框架。他的最大希望是“留下一个带不走的产业”,这样即使哪天第一书记离村了,村民也不再贫困。

云里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坚持以整村统一规划、规划带计划、计划带项目、项目带资金、资金带产业促进脱贫。农村产业化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2016年建立的云里莲海小龙虾养殖推广基地,种养规模于今年扩大到150多亩,带动贫困户增收,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规模并示范推广;广西云里湖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开发云里湖景区,打造柑橘产业基地(2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25户贫困户就业务工);成立山水牛养牛合作社(7户贫困户参与)。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补贴、土地流转入股、就业务工等形式参与发展产业,提高经济收入。

村里成立了自立发展扶贫协会,协会所有会员都是贫困户,利用闲置资金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入股,利用闲置土地发展产业,专门给贫困户会员分红,让他们真正受益受惠,享受政策红利。敖德金认为,一些贫困户创业意识不强,而第一书记的职责就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树立起贫困户的创业意识,不能等、靠、要。除此之外,技能培训、就业介绍、教育扶持也是主要工作手段。对于家里特别贫困又没有劳动力的农户,则帮助其争取社会扶持和政策兜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任第一书记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云里村发展势头越来越好。2015年云里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412人,2016年实现23户92人脱贫,2017年实现26户99人脱贫,2018年计划脱贫45户170人。村里的水稻、玉米、沃柑、黑皮冬瓜、小龙虾等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如今,村里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预计在2018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新闻推荐

夏日采茶记

■天桃实验学校银杉校区四(2)班程鑫然“在很久很久以前,上林县只是一片不毛之地。在这里,没有粮食,没有动物,也没有人。一天傍...

上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上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