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社会教育职能 打造城市文化社区 南宁市两大博物馆以特色吸引众多市民
莫俊 摄孔庙举行的文化活动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本报记者段柳健摄南宁二中在孔庙举行成人礼活动。本报记者潘浩摄黑蟒将军(图中)及周边系列衍生产品亮相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 (市博物馆供图)“陶艺坊”公益课上,市民体验制陶过程。
(市博物馆供图)
南宁孔庙博物馆与南宁博物馆隔江相望。
在青秀山麓,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朱墙黄瓦,石砌雕栏,重檐起翠,左揽凤凰塔,右擎龙象塔,遥对笔架山,这就是南宁孔庙博物馆。
在五象新区五象大道北面,也有一座别具特色的建筑,外形犹若一串轻盈飞舞的树叶,又如高贵华丽的凤凰展开翅膀。外立面采用壮锦等民族图案装饰,现代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相统一,寓意奋发、向上、包容和团结的现代南宁,这就是南宁博物馆。
南宁两大博物馆传承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把文化从无形变为有形,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
如何保持独特的文化亮点,向外界讲好南宁故事,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南宁孔庙博物馆与南宁市博物馆做了多种尝试,不断探寻发展空间。
赋予陈列展览新创意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和象征。南宁孔庙博物馆和南宁博物馆均是近几年建成的,但在这里人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南宁的城市历史、记忆和印迹。
“南宁孔庙是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它与综合性博物馆、纪念馆不一样,陈展方式有孔庙建筑展示,包括建筑风格、石雕、木雕、灰雕等工艺。”该馆馆长李文介绍,南宁孔庙按照传统规制,整座建筑群是以石、砖、木结构为主的仿明清建筑。实际上,从南宁孔庙新址建成起,这里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大成殿、崇圣祠等各单体建筑被人津津乐道。专业人士评价,自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重建、复建、乔迁的孔庙中,南宁孔庙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当然,南宁孔庙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其他孔庙的展览形式,而是做了创新。“在建筑两旁的厢房、崇圣祠等,我们做了一些原创展。崇圣祠一般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我们在这里展出‘孔子圣迹图\’,让游客了解孔子的生平。今年还开始举行‘大成礼乐\’展示,每逢节假日就有身着汉服的演员演奏编钟、编磬,让展览‘活\’起来,反响不错。”李文说。
南宁博物馆是一家综合性博物馆,传统展览主打“南宁特色”,包括“邕容华桂——古代南宁陈列”“邕城百年——近现代南宁陈列”两个基本陈列;“1929南宁兵变展”“大地飞歌——南宁民歌艺术展”“红土情韵——卢权智红陶艺术”三个专题展览。在这里,游客可以对话南宁历史、感悟红陶作品等,感受南宁民歌的魅力。而在“邕容华桂——古代南宁陈列”展厅展出的镇馆之宝元青花罐,更是每个游客“打卡”的展台。
南宁市博物馆馆长张晓剑介绍:“我们采用了传统展览与‘活态传承\’结合的形式。在卢权智红陶艺术展厅,我们邀请八桂天工奖金奖获得者魏振荣老师开设‘陶艺坊\’,逢周末、节假日举行陶艺公益课,游客可以了解红陶发展史和制陶技艺,体验制陶过程。”另外,在“大地飞歌——南宁民歌艺术展”展厅内,游客可欣赏各种民歌,到专业包厢自己唱民歌,还可以欣赏壮乡歌神灯光秀。这场灯光秀的演示主体为民歌馆大厅中央的将近10米高的艺术装置,这也是目前国内比较罕见的室内大型艺术装置。
此外,南宁市博物馆引进的展览、原创的展览每年达20场左右,不断推陈出新的临时展览让博物馆常逛常新,“每年主动来联系举办展览的机构越来越多,档次、品质也越来越高。” 张晓剑说。
打造主题文化活动
通过大力推广和精心打造,南宁孔庙基本形成“小型主题德育教育(读经典、听讲座、看表演)周周有、中型节庆体验活动月月演、大型文化活动(新春文化庙会、孔子文化节)年年上”,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也逐渐常态化。
南宁孔庙博物馆和南宁市博物馆紧跟时代步伐,立足于馆藏资源及中华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着力打造体验式社会教育职能品牌活动,培养受众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文化。
据悉,2016年南宁孔庙博物馆举办系列活动60场次。其中小型主题德育教育活动58场,包括中高考誓师成人仪式活动18场次,开笔礼活动8场次,经典诵读拜孔子、拜师礼、孝亲感恩礼等活动32场次;大型文化推广(东盟孔子文化节及新春文化庙会)活动2场。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南宁融晟小学等学校30000余名师生亲身体验了南宁孔庙的传统文化活动,使学校文化教育得以延伸。此外,还组织其他社会团体活动32场次,如国学讲座、“祭拜先师孔子,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传统文化” 孔庙春游活动、“着汉家衣裳,兴礼仪之邦”青年团员活动等国学体验活动,增强了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样,得益于开展“非常‘6+1’”体验式品牌社教活动,走进南宁博物馆的群众也越来越多。张晓剑介绍,南宁博物馆自2016年1月29日开馆以来,已经接待了近75万名观众,仅今年4月入馆参观观众就达到22万人次,这说明南宁博物馆影响力越来越大。
南宁博物馆新址建成后,提出了成为“对话历史、感悟艺术、传承文明的城市文化社区”的建设目标,“非常‘6+1’”体验式品牌社教活动便是重要的载体。其中“6”指的是博艺苑、陶艺坊、舌尖上的博物馆、创艺教室、文化艺术品鉴赏、少儿绘画比赛6个品牌社教活动,在全年持续开展;“1”则是一年开展一次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南宁市博物馆推选的“烁金繁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珐琅工艺精品展系列社教活动项目,今年入选了全区博物馆“十佳”社教品牌活动。
开发推广文创产品
利用藏品衍生开发文创产品,是全世界博物馆的通行做法,南宁孔庙博物馆、南宁市博物馆也在积极酝酿、开发接地气的文创产品。
在今年4月中旬举行的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上,南宁市博物馆推出的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独具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首次亮相。产品包括卡通玩偶、手机壳、明信片和包含博物馆logo的书签、抱枕、壮锦图案LED灯等,类型多样、造型多变,获得了广大市民朋友的喜爱与赞扬。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原创平台玩偶黑蟒将军及周边系列衍生产品。
黑蟒将军及周边系列衍生产品以“龟化筑城”的南宁神话传说为蓝本。古时,南宁又叫邕州,曾于宋朝重新修建邕州城,相传新城建好后,城内发现9只石龟,“龟化筑城”的传说从此在民间流传开来。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在于其赋予了后人无限的想象力,南宁市博物馆研发团队经过数月研究讨论,最终确定设计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这一系列平台玩偶拥有既定的造型,萌物化的卡通外形上搭配着壮族标志性的牛角及银耳环装饰。
张晓剑透露,南宁市博物馆以双孖井为素材,新近开发出一套茶具。“双孖”英文可以翻译为孪生兄弟“brother”,“井”的英文是“well”,也有“好”的意思,这套茶具意头非常好。茶壶和茶杯上还雕刻有南宁市花朱槿花和南宁市树扁桃树,精巧实用又有地域特色。“这两个系列的文创产品都将于近期推出,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了解南宁博物馆、南宁历史文化。”张晓剑说。
南宁孔庙文创产品也将根据本馆特色开发,寓意金榜题名的“状元粥”、蕴含儒家文化精髓的系列玉牌等正在酝酿中。“状元粥”的用料有南宁刘圩镇的糯米、上林县不孤村的粘米、桂林市临桂黑米,这3种米有一定寓意。相传刘圩镇曾出现一门三进士,不孤村人才辈出,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临桂县是广西历史上中状元、进士最多的县。系列玉牌分别雕刻“仁”“义”“礼”“智”“信”5个字,每个字的书体和写法也有讲究,“仁”是楷书,意思是做人要正;“义”是隶书,隶书笔画重,意味着重义;“礼”是行书,有行礼的意思;“智”是篆书和隶书的结合,看起来是一个人在房间里读书,代表学习才能有智慧;“信”的一边是“人”,一边是“言”,其中“人”旁较小,“言”字较大,形成鲜明对比,表示说话要有信用。
下一步,南宁市博物馆和南宁孔庙博物馆的研发团队还将继续挖掘馆藏元素,开发更具人气、更接地气的文创产品,宣传博物馆文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潘薇薇通讯员董彬)6月6日,第26届“时报金犊奖”复决审暨原创八桂创意论坛启动仪式在南宁市拉开帷幕,海峡两岸业界专家评委、区直有关单位、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广西部分高校领导和师生、...
上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上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