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态建设美乡村 农旅融合助增收 ——“美丽南宁”乡村建设综述

南宁日报 2017-03-14 06:07 大字
良庆区大塘镇南荣村平天新坡生态综合示范村,水清、岸绿、房新,一派美景。本报记者刘增璇摄宾阳县古辣镇刘村一景。(市乡村办供图)

本报记者 何任朗

近年来,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南宁市农村实际,以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为契机,着力抓好“五个注重”,积极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环境,大力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打造,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奔小康。

“美丽南宁”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农旅融合工作的深度开展,为全市12.8万贫困人口脱贫、120个贫困村和邕宁区率先摘帽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数说乡村新发展

2016年,南宁市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89亿元、415.6亿元、11397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4家、新增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增至3780家、新增1219家,家庭农场总数增至648家、新增217家;全市旅游业蓬勃发展,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48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企业(园区)4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级农家乐共137家。乡村旅游景点、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

夯实基础 优化环境

近年来,南宁市在推进“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环境绿化美化、村屯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坚持乡村规划引领。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南宁市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把美丽乡村建设、现代观光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让生态环境永驻家园,让农民留得住,让城里人愿意来。全市15个县区(开发区)编制完成了镇村建设体系规划,50户以上的村屯规划编制覆盖率100%,全部村屯规划编制覆盖率达到60%。

坚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近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累计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204个,乡镇片区(边远乡镇)垃圾处理设施25个。深入开展旅游厕所革命,2016年全市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42座,获批2016年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完善通达乡村景区的旅游公共交通,完成南宁旅游投资项目管理、旅游应急指挥监控、旅游咨询服务管理、机场大数据分析等系统,实现智慧乡村旅游服务。

坚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南宁市按照“三改造”“五提升”要求,加大农村卫生改厕、农房改造、庭院改造力度,大力推进道路硬化、饮水净化、村屯绿化、建筑美化、环境亮化提升工作。生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村屯绿化面积16352.5亩,推进农村住宅推荐户型建设12475户,33.05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85%以上的村庄普及了农村卫生厕所,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

农旅融合 拓宽空间

南宁市坚持农旅融合发展,突出特色,创新机制,促进乡村休闲旅游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新兴产业、农民脱贫致富和满足群众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科学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加强乡村休闲旅游与现代观光农业的融合。近年来,南宁市通过统筹推进都市型现代观光农业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功能已由过去以生产为主逐步向旅游观光、生活体验、休闲度假、农耕文化等多样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休闲农业成为南宁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业态。

加强乡村休闲旅游与自然资源的融合。南宁市充分发挥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横县九龙瀑布群国家森林公园等园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首府南宁环城森林生态游憩带。加快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进一步提升了西津水电站旅游环境。

加强乡村休闲旅游与社会资本的融合。为了更有效地推进社会资源参与乡村建设,南宁市及时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特色旅游产业。2016年全市完成旅游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3.7亿元,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27个,其中上林县鼓鸣寨等6个项目入选自治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

文化传承 留住乡愁

南宁市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充分利用首府南宁文化魅力元素,培育乡村文化产业,打造地域文化名村,切实解决乡村建设内涵不足、缺乏特色、千篇一律等问题。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南宁市在乡村开发建设过程中,深入挖掘传承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做好对古村落和传统民居的修缮保护,打造了53个市级示范性村史室和32个市级民俗民居示范村屯建设。

大力推进乡土特色村屯建设。南宁市按照“四化、两改”思路,通过特色鲜明的乡土建筑和环境改造,着力打造13个市级乡土特色示范村屯。在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后,再于今年全面启动自治区级37个乡土特色示范村屯项目建设。

着力培育乡村文化产业。南宁市通过举办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宾阳炮龙节等“南宁月月旅游节”活动,不断提升具有壮乡首府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如:西乡塘区下灵村和青秀区古岳坡结合特色民俗文化资源,打造青瓦房古村落和文化艺术村,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览。

示范带动 规模发展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南宁市始终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根据地域区位、人口规模、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基础条件,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差别化推进生态示范建设。

重点打造示范典型。近年来,南宁市着力在“求特色、创精品”上下功夫,按照“抓点、带线、促面”的要求,在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富有代表性的村屯推进重点区域建设,打造了市级生态综合示范村31个,生态综合示范区(带)12个,生态示范的成功打造已成为对外展示首府南宁乡村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南宁市全面实施“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刘圩香芋”“那楼淮山”获得农业部授予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南宁香蕉”被授予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16年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16年,全市新建12个市(县)级和103个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宾阳县“古辣香米”等5个示范区获认定为第三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积极培育知名旅游品牌。南宁市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开展乡村旅游点星级创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县名镇。2016年全市新增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上林县成功获评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机制创新 巩固成果

南宁市坚持把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作为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切实让群众成为农旅融合的直接参与者、有力推动者和最大受益者。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完善“一事一议”、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政策,不断提高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参与“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把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发展情况,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考评指标进行考核。

创新市场监管机制。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加大乡镇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和示范创建工作力度,推进乡镇圩亭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打造了一批包括“十佳农贸市场”在内的规范化农贸市场。同时,建立健全了农产品监测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和“放心肉”。另外,南宁市还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未经许可经营、超范围经营、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行为,进一步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完善部门联动机制。近年来,南宁市将市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列为工作目标考评对象,率先在全区增设市、县、乡三级乡村办教育组和乡镇环境卫生保洁巡查整治队,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良好格局。同时,南宁市还成立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开展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市旅游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及时研究制定政策,协调解决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新闻推荐

者从自治区纪委获悉,为进一步严明扶贫攻坚工作纪律,加强警示震慑,日前,自治区纪委对9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分别是: 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原党委委员、

本报讯(记者吴子贤通讯员阮潇潇)3月2日,记者从自治区纪委获悉,为进一步严明扶贫攻坚工作纪律,加强警示震慑,日前,自治区纪委对9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分别是: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原党委委...

上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上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