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造血产业的发展让侯面村贫困户坚定了脱贫的信心盛夏的

南宁日报 2016-07-14 08:35 大字

“造血”产业的发展,让侯面村贫困户坚定了脱贫的信心。

盛夏的骄阳似火,上林县西燕镇侯面村的牧草在阳光的照射下,也长得飞快。“这1000多元1吨的草长得越好,我的牛肉就会更香。”48岁的村民蒙坚军说。草场旁边的牛棚里,是蒙坚军参与合作社饲养的“侯面香牛”。

蒙坚军是整村推进模式的受益者。多年来他靠种植八角维持生活、供孩子上学,年收入仅3000多元。今年他开始尝试养牛,“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收入会多出七八倍”,他预计。

从种植收入不稳定的八角,到养殖充满希望的香牛,蒙坚军的转变正是侯面村500多贫困村民寻求产业脱贫的缩影。在大明山北麓,他们饲养香牛、生态鸡,种植牧草,将来还可能种上茶叶,侯面村正实现由贫穷村向美丽乡村的蜕变。

“造血产业”实现“十一有一低于”

侯面村是南宁市2016年整村推进的脱贫摘帽村,来马高速公路和上马二级公路穿村而过,这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侯面村下辖云侯、六面、如来、拉欧4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372户1472人。全村现有贫困户104户贫困人口383人,贫困发生率26.01%,2016年要全部实现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责任和最重大的工作。作为侯面村第一书记,张轰烈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发展精准脱贫“造血产业”上,认真对照贫困村脱贫摘帽“十一有一低于”的标准,积极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脱贫措施。“当前我们主要依托国家扶贫政策和资金支持,但要想真正摆脱贫困并实现小康,发展‘造血产业\’才是切实有效的路子。”去年7月一驻村,张轰烈就坚定决心,要让侯面村走上特色种养产业化脱贫之路。

蒙坚军正是村里响应张轰烈计划的第一批人之一。“去一趟八角地起码一小时,收割成本太高了”,蒙坚军感叹,翻山越岭辛苦种植的八角,无法供孩子上大学。正因如此,驻村以来,张轰烈积极推广“党员+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让侯面村真正拥有集体经济收入和特色产业,并在今年把贫困发生率降低至3%以下。

产业品牌化提升发展能力

蒙坚军参与的养牛专业合作社建设牛舍3000多平方米,吸纳村里104户贫困户中的87户,并覆盖317人。“每一户都养三四头肉牛,大家都很期待年底的收获。”蒙坚军说。

另一方面,侯面村依托现有的拉香生态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剩余的17户贫困户开展养殖,由合作社提供免疫生态鸡苗和技术指导。在这个以党员带头、村民为主的侯面村养鸡专业合作社,后盾单位先后3期共向村民发放了24100羽鸡苗,每户贫困户可饲养300多只生态鸡。养鸡户卢兴卓给记者算了笔账,他养了320多只生态鸡,每只利润约为20元,“一年下来纯收入不少于6000元。”

目前,“侯面香牛”与“拉香生态鸡”的结合,“党员+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的加持,完善的相关制度,使侯面村的养殖项目覆盖了全村农户。张轰烈说,今年村里还打算给香牛和生态鸡创立养殖产业化品牌,提高产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不仅可以提高贫困户的种养水平,还能增强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一改过去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张轰烈说。

种植茶叶“管饱”20年

按照侯面村的规划,到年底,全覆盖的产业将给所有贫困户带来成倍增长的收入。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全村贫困户找到了脱贫的路子,也让900多非贫困户有了增加收入的可能。

不过,在张轰烈看来,这样还不够:“我们正在探索利用大明山自然生态资源条件种植大明山有机茶。”地处大明山脚下,侯面村的土壤、水质及空气质量都很好,种茶条件优越。“山腰上虽然种不了地,但是可以用来种茶叶,种一次20年都有收成。”张轰烈说,这也正符合村里培养“造血产业”的理念。“今年我们靠养牛养鸡脱贫了,但以后还要继续发展下去。”村支书卢云芳开心地说。

不仅如此,目前依靠后盾单位的支持,侯面村争取到扶贫资金300万元,用以加强庄道硬化、灌溉渠三面光、饮水工程和文化戏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容村貌换新颜,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今后我们将利用侯面村背靠大明山及高速路的区位优势,进行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张轰烈说。有利的区位优势,结合茶叶种植,发展旅游项目将成为侯面村增加收入的又一“造血产业”。

新闻推荐

上林云里湖现代农业观光园市旅发委提供近年来上林县把

上林云里湖现代农业观光园。(市旅发委提供)近年来,上林县把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作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抓手,丰富创建载体,完善创建机制,创新思路落实优惠政策,将评选与发展有机结合,让农...

上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上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