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龙湖库区出入只有水路蓝启益莫雄乐到库区工作时需要

南宁日报 2016-06-01 08:41 大字

大龙湖库区出入只有水路,蓝启益、莫雄乐到库区工作时需要乘坐渡船。

【点赞人物】上林供电公司塘红供电所抄表员蓝启益、莫雄乐

【点赞事迹】风雨无阻、随叫随到是蓝启益、莫雄乐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为了工作,他们常常要乘船渡水、翻山越岭,“水上抄表两兄弟”与库区老百姓建立起家人般的情谊。

5月27日临近中午,骄阳似火,时下时停的雨让空气异常闷热。

在上林县最偏僻的供电营业所——塘红供电营业所,身着浅蓝色工装的蓝启益、莫雄乐已办理好当天的工作记录,收拾行装准备前往大龙湖库区。

大龙湖水库是拦蓄地下水而成的人造高山平湖,库区460多户村民日常进出全部得依靠水上小型渡船,蓝启益、莫雄乐每次用电抢修、抄表、巡线,渡船也是唯一的通行方式。扎根大山,蓝启益、莫雄乐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大龙湖畔的灯火更暖、更亮。

风雨无阻 群众安全用电最重要

蓝启益、莫雄乐的交通工具是一部摩托车。经过约半小时的颠簸后,两人顺利到达库区。两人把装备背到身上,穿好救生衣,豆大的汗珠从两人脸上滑下。

一场急雨突袭,大龙湖瞬间被烟雨笼罩。蓝启益、莫雄乐司空见惯,顺着几乎与地面垂直的台阶,驾轻就熟地走下去。船夫熟络地招呼着,兄弟二人跳上船,执起竹篙助船离岸。

“4月的时候水淹到一楼,我们抄表只能划船进村。”蓝启益说。目的地西燕镇大龙洞村岜那庄散落着十几户人家,村落虽小,但电力线路规划齐整。“一个电话他们就来了。”村民樊春安说,“有一次村里停电,他们连夜赶来修!”

大龙湖库区共有4个台区,涉及460多户村民的用电安全。水路是唯一的交通,终年累月,两兄弟奔波在这些与水相依的村落,每逢抄表时间,大清早就得出门,傍晚才能赶回家。遇到电力故障,回家的时间更不确定。

爱撒湖畔 心牵山区留守老人

“你们家的米还有么?还有什么需要我下次带来的?”干完活,两兄弟顺路到石燕飞家,帮老人检查了一番电路安全,又帮忙整理床铺,拉着老人聊天。

石燕飞83岁,独居家中,儿子常年在外打工,柴米油盐老人都得自己开船出去购买。每次来岜那庄两兄弟都会来看看老人,为他买些生活用品。石燕飞不善言语,但紧握着兄弟二人的双手、紧随着二人动作的目光足以透露出老人的感激之情。

“我有个笔记本。”蓝启益说,他们经常利用工作和查线路、抄表、收费等机会走访每一个用户,将他们的名字、地址、电话号码都记下来,“两三次之后就知道谁是留守、谁是孤寡老人了”。

这些老人有的行动不便,有的深居简出,兄弟二人特别注意他们的用电安全问题,路过就帮老人检查下线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帮村民修过碾米机,休息时间上门为低保户办理10度电免费手续;给五保户老人送电线、插座……“我是一名电工,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为他们服务,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辈看待!”蓝启益说。

排除万难 优质服务换取群众理解

“宁抄平地一千,不抄山区一户。”这是抄表员都知道的一句话。“山区的客户住得分散,自然条件恶劣。”蓝启益的日常工作因此承受着巨大的挑战。

在蓝启益负责的18个台区1574户居民中,过半村民的房舍依山而建,抄一户电表往往要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步行很长时间。而且留守老人、儿童多,总有人不能按时交电费。但蓝启益连续8年收费率达100%。他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用优质服务换取群众的理解。”

“我们把他们当兄弟、亲人看待。”村民樊春安说。

本报记者王煜霞 文/图

新闻推荐

上林县大丰镇在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方面重奖先进不含糊鞭

上林县大丰镇在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方面,重奖先进不含糊,鞭挞后进不讲情面,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促进生态乡村水平的提升。举办活动竞赛,形成百舸争流新局...

上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上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