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种果养鱼走出特色脱贫路

南宁日报 2016-05-24 08:43 大字

巷贤镇恭逊庄生态稻鳅维度养殖基地正在投放泥鳅鱼苗。冼敏 摄

日前,记者来到上林县巷贤镇看到,沿路各种果园形成一道道靓丽风景线,不少村民和游客正在享受采摘乐和农家乐。当地的长联蜜柚、红阳葡萄、苏仁无花果、兴塘贡蕉、高贤茂谷柑、三水火龙果、木字大青枣、富林蜜芒等水果,以及大大小小的乡村旅游农家乐,形成了“一村一业”,为当地精准脱贫产业开发倾注了大量活力。

农企注重特色种蜜芒

富林公司四季蜜芒种植在巷贤镇掀起了一股种植致富潮流。近两年来,富林公司带动贫困群众100多户,“退桉进果”大力发展四季蜜芒产业近2000亩。

据富林公司总经理韦金佑介绍,从泰国引进的四季蜜芒,四季都可以产果,每亩平均产值2500公斤。果甜卖相好,价格行情不断上涨。目前已在巷贤镇成功种植800多亩,很多群众都竞相购买种苗和技术咨询。

韦金佑是名退伍消防员,他经过几年的市场探索,返回家乡发展蜜芒种植,并在巷贤镇牵头成立了富林公司。为最大让利给农民群众,他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在木字村,已有近百贫困户家庭以承包土地入股,公司则负责蜜芒的果苗、种植、管理和销售。

“从第三年起,贫困户就可获得芒果销售10%的分红,上不封顶,且每亩不计成本固定保底800元。”韦金佑说,蜜芒种植还就近安排贫困群众进行果树管理工作,每人每天可有70元收入。

巷贤镇党委书记韦智碧认为,富林公司的合作模式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风险降为零,并给贫困户带来了很好的效益收成,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群众创收脱贫拓宽了渠道。该公司由于扶贫带动效果好,还获得了县里的30万元产业扶贫奖励。下一步,该镇将进一步理清思路,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产业扶持措施,提高农村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群众不等不靠养稻鳅

今年初,六联村留仙庄的韦兴宁带领本庄韦朝明等10多名农户,在自家稻田整地拉网,从大山村引进生态稻田泥鳅养殖,积极创业脱贫致富。

韦兴宁因孩子上大学,家里又没什么收入,因此成了贫困户。在该镇“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的方针指导下,韦兴宁带领村民多次到巷贤镇大山村参观学习生态稻田泥鳅养殖技术,并牵头成立了留仙种养合作社,首批发展近50亩的生态稻田泥鳅产业。

据韦兴宁介绍,生态稻田主要是实行物理性诱虫扑虫,每亩初期投资4000元,每亩每年分2批共投放5万尾鳅苗,主要喂以豆粉糠料。泥鳅与水稻共生,泥鳅在田中游动,疏松土壤,泥鳅粪可作为水稻的肥料,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养殖泥鳅的同时,提高大米的质量,每亩每年可收600公斤泥鳅和300公斤生态稻谷,亩产值可达2万元以上。

“通过成立种养合作社,社员可以分享养殖防病经验,及时通报养殖管理情况和价格行情,‘抱团\’创业降低风险。”韦兴宁对生态稻田泥鳅养殖这一新行业充满了期望。

青年返乡创业种果桑

日前,上林县首届桑果旅游文化节在三水村新庄的青牧源果桑园举行,上千名游客慕名而来采摘游玩。

青牧源果桑园的创建者是当地村民李学青,一名“80后”青年。两年前,他看准乡村生态旅游的巨大商机,决定从海南返乡创业。在亲友的帮助下,李学青注册成立了上林县青牧源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

李学青从广西桑蚕技术总站引进台湾果桑品种,在三水村新庄租了100多亩地,用于发展青牧源果桑园。“桑葚子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且种植果桑管理很简单。”村民李学青说,这是他选择这条创业路的主要原因。

李学青的合作社目前已带动近40户贫困家庭发展果桑种植。通过在桑园套养肉鸡,用生物发酵鸡粪作为果桑肥料,发展立体循环经济。“每亩可种60株果桑,每株年挂果2次,可产15公斤,按每公斤20元算,亩产近2万元,效益很可观。”李学青表示非常好看果桑种植业。

据巷贤镇镇长岑松介绍,踏青品桑休闲已成为三水村的一个乡村游品牌。青牧源果桑园结合林下养鸡,创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又以点带面,带动了其他农户种植,形成了该镇近400亩果桑的地方特色产业。目前,青牧源果桑通过企通宝(上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个平台,将新鲜的桑果及时送到客户的手上。

本报记者冼敏 通讯员陆云宇

新闻推荐

传播生态乡村新理念

近日,上林县三里镇在“渡河公”民族文化旅游节活动中,融入板报宣传、山歌传唱及舞台表彰等三大生态乡村宣传新举措,为建立生态乡村长效机制作出有益探索,促使群众自发清洁卫生成为常态。当天下午,三里...

上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上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