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5年斥资15亿整治农村环境建生态乡村 留青山绿水
今报南宁讯(记者陈江 通讯员昌苗苗)清澈的水中,风车草、美人蕉绿意盎然;小鱼儿来回游弋,泛起微波鳞鳞……南国的秋日,凉风习习,村民磨日焕晚饭后,总喜欢在这片水塘边的村文娱活动地,和大伙闲聊、下棋。
这是上林县巷贤镇磨庄的一处小景,水景原来是村里的一处低洼水塘。“你想像不到吧?过去,村内垃圾、畜禽粪便都倒入水塘,一亩地大的水坑里,蚊蝇乱飞、臭气熏天,人走过都要捂鼻子。”10月28日,磨日焕自豪地告诉记者。
污水横流、垃圾围村堵河,这便是3年前磨庄的真实写照。磨日焕说,改变来自2012年,全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磨庄建起了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座,采取“文娱广场+污水处理设施”模式,不仅彻底清除了困扰该村长达30多年的垃圾堆及污水坑问题,而且经回填后平整出2亩多平地,用于建设绿化场地、球场、戏台等公益设施。
改变的不仅仅是磨庄。
自2011年我区被国家环保部、财政部列入第二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农村连片整治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并为此成立了由环保厅、财政厅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指导全区工作。作为牵头单位的自治区环保厅在漓江流域、桂东南西江流域、桂中红水河流域、北部湾沿海地区等4个重点区域内,选择了22个示范县1149个行政村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大力保护好饮用水源地,治理村镇的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清理乡村垃圾、乡村畜禽粪便及沉积淤泥,建立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2013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又决定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计划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集中推进,达到“农村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宽裕、服务保障有力、乡村和谐幸福”的目标。借助于这两次机遇,广西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据统计,2011至2015年全区共投入15.13亿元,先后创建了2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71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和810个自治区级生态村。各地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基本思路,探索符合广西实际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之路,重点突出沿江、沿河、沿路环境治理,推广处理技术、模式,开展池塘水体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选择“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工作。5年来,全区新增城镇垃圾处理场(厂)7座,新增乡镇垃圾中转站520座,建成小型乡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8.6万套;新建村屯污水处理设施1600多套;新增村屯绿化面积8万多亩。
经过整治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60%,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成为我区农村工作的新亮点。
蓝天青山、碧水清流、灰瓦白墙、绿树红花……优美的生态、整洁干净的乡村,留住了美丽,留住了乡愁,吸引了城里人的目光。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推动下,我区新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8个,新增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单位17个,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110家。
2014年,全区乡村旅游人数达到74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75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43.5%和45%。实现了环境改善、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良性互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有机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新闻推荐
今报柳州讯(记者钟华通讯员宋涛涛)6月12日晚上10时10分左右,柳州市公安局报警服务台接到电话报警称:在柳江大桥附近水域有人跳江。水上派出所民警立即带领巡防队员,驾驶冲锋舟赶往事发水域展开救援。...
上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上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