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移民新村的“香猪司令”

南宁日报 2015-10-20 09:15 大字

“香猪司令”卢益波。冼敏 摄

从最初的10头巴马香猪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头,他成为移民新村的“香猪司令”。他还充分利用山区的地理优势,投资10多万元引进10头黄牛,现在发展到20多头。他就是上林县西燕镇东敢村周卢庄巴马香猪养殖户卢益波。这名与土地打交道的“80后”青年,经过4年的打拼成为一个拥有40多万元资产的养殖场老板,而他生产的巴马香猪也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品牌。

返乡创业养香猪

近日,记者走进依山傍水的东敢水库区移民新村——周卢庄。周卢庄共有190多户900多人,因昔日东敢水库的水淹没了土地,耕地面积变少,许多村民选择了外出打工。

2007年,18岁的卢益波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外出打工。那时,他的父亲就在离村200多米的地方搭建了一个简陋的猪栏,靠养殖本地猪来维持生活。2012年,父亲病危,卢益波赶回来照顾父亲。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与其在外面打工,不如回家搞养殖创业,把家里的那几头小猪养下去!

父亲的话激发了卢益波回乡创业的念头。考虑到家乡的地理优势,并了解到当前生猪市场发展的前景,卢益波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的想法,毅然返回了家乡,接管父亲的小养殖场。

时值上林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建设如火如荼,每天都有县内外众多游客到东敢水库景区游玩。望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卢益波想到的是养殖巴马香猪,发展特色养殖,走出全县养殖业新路,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科学养殖喜掘金

2012年,卢益波用多年打工积蓄的3万元,加上借来的2万元,将原来的小型养殖场进行扩建。他从巴马县引进10头巴马香猪,开始走上养殖这条路。

第一年,由于各种原因,卢益波养的巴马香猪生产率极低,母猪产下来的猪仔几乎全部死亡,经济损失惨重。但是惨痛的代价并没有难倒坚强好胜的卢益波。此后,卢益波边养殖边通过手机上网收集养殖科学知识。同时,他积极报名参加县移民局组织的培训活动,先后到南宁、柳州等地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怎样调配饲料,怎样进行免疫,怎样判断猪的生长状态……卢益波学到了过硬的养殖技术,以及生猪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卢益波出售小猪60多头,纯收入近3万元,赚到了养殖巴马香猪以来的“第一桶金”。之后,他的养殖业开始风生水起,市场需求供不应求。今年上半年,卢益波共出售小猪60多头、大猪20多头,收入达8万多元。

2014年,卢益波又一鼓作气筹资10万元,和舅舅合作建起了牛栏,并引进了10头黄牛进行养殖。如今他的黄牛已发展到20多头,预计产值达20万多元。

带领村民共致富

制食室、观察室、治疗室……走进卢益波的巴马香猪养殖场,就像走进了一家小医院。栏内存有大大小小黑白相间的巴马香猪,卢益波用玉米粉、米糠、红薯藤、麦皮、豆角、桑叶等给它们喂食。

卢益波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养殖场已经发展到约200平方米,共有20多个猪栏,100多头巴马香猪。“虽然我创业成功了,但我觉得自己富不算富,与父老乡亲一起富才是真的富。”

经卢益波示范,村里的青年看到他养殖巴马香猪成功后,都跃跃欲试。卢益波告诉记者,全村已有10多个青年有意向与他合作,下一步,他要成立东敢村巴马香猪养殖合作社,带领全村人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带领村民共同奔小康。

新闻推荐

威宁投资集团支援特困户进行危房重建本报通讯员冯政海

威宁投资集团支援特困户进行危房重建。本报通讯员冯政海摄本报讯(通讯员谢影竹梁洪权)“感谢威宁投资集团送来的水泥,我们重建房子不用犯愁了。”上林县西燕镇云灵村的特困户韦文善难掩心中的激动和...

上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上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