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滴水之恩一世情

南宁日报 2015-08-25 09:23 大字

樊运连(前右一)在杨世亮(前左一)家。本报记者田艳 摄

“妈妈,我给你梳梳头。”“妈,您多吃菜。” 8月17日,上林县明亮镇甘六村寺表庄农民杨世亮家里欢声笑语,80岁老人樊运连的到来,让这个小山村里的“家”顿时热闹温暖起来。

年少时,一次重伤救治让杨世亮和樊运连结下了不解之缘。33年来,杨世亮牢牢铭记樊妈妈的“救命之恩”,坚持报答和孝敬老人,两人不是母子胜似母子,两家不是亲人却是“一家”,他们的故事在上林和来宾两地传为佳话。

“天堂”母爱 情注懵懂少年

1982年2月,18岁的杨世亮随村里的乡亲到来宾市平阳镇弄桥村天堂屯修建公路,他们的驻地就在樊运连家旁。

“那时候刚出社会,十足一个愣头青,做事很毛躁。”安顿下来的第二天,杨世亮和部分人员被安排上山砍柴,杨世亮向隔壁借了一把柴刀便匆匆上山,然而他的第一次“开工”却出师不利。杨世亮砍柴时一个不小心,从岩崖上摔了下来,膝盖被锋利的岩石划开了一个深至骨头的大口子。

杨世亮强忍疼痛回到驻地,晚饭后向邻居还刀。“哎呀你伤得好重,快点上些药。”这家女主人樊运连看到小伙的伤口后急忙拉着他清洗伤口,煎敷草药。“我的年纪和樊运连的大女儿相仿,感觉她就像我的母亲一般”。这一次,打工的小伙第一次在“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伤愈后一日,杨世亮和同伴去平阳街买菜。当时由于天堂屯到镇上没有通车,人们进出采购只能靠肩挑手抬,杨世亮一人就要挑40公斤的蔬菜回来以供工程队的伙食。

“那天天气炎热,回到驻地的时候早已大汗淋漓,第二天就病倒了。”杨世亮说。樊运连知道后,便替他刮痧、熬药、烧热水,照料得无微不至。可杨世亮的病情来得猛烈,身体虚弱极了,体重一下掉了10多公斤。樊运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决定背着家人,深夜杀鸡熬汤给杨世亮补补身子。

那一夜,杨世亮的心里涌起了无限的感动,好像又回到了被宠溺的童年。“当时,樊妈妈家里上有老父,下有三男两女5个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紧巴巴的。”杨世亮回忆说,那一口鸡汤喝下去,他的眼泪掉了下来,自己与樊运连素不相识偶然为邻,却得到这般关怀,这份大爱厚重如山啊。

一颗孝心 “妈妈”恩情永记

很快,杨世亮的第一次外出务工经历随着工程的完工也结束了。但人走了,恩不能忘,情不能断。从那一年起,杨世亮书信一直不断,用文字来表达感激之情,同时寻找机会报答樊妈妈。(下转3版)

新闻推荐

南宁中心血站举行应急采供血演练

演练人员到达上林后,当地公务员积极献血。南宁中心血站供图)本报讯(记者蓝彬彬)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提高血站在战时的应急采供血能力,锻炼血液战备人员队伍,保障临床用血安全,8...

上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上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滴水之恩一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