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激发勤廉效应 凝聚前行力量 ——“上林好人”系列报道之三

广西日报 2014-08-22 17:34 大字

本报记者 苏必庆  本报通讯员 樊亚芳

在上林县,为何知名度最高的人物,既不是演员歌手,也不是书记县长,而是一个个由普通农民、基层干部、乡村教师、在校学生构成的“上林好人”?

8月5日上午的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给出了答案。当天,上林县人民会堂座无虚席,400多名党员干部和学生家长静静聆听“天路妈妈”蓝凤秀、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石兰松、33年如一日默默清理库区垃圾的水库管理站职工蒙家敏等“上林好人”讲述自己故事。

到这天,由县里组织的“上林好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今年已经举行了3场。而在西燕镇和塘红乡等乡镇则以播放视频、座谈等形式学习“上林好人”先进事迹,全县各乡镇干部和群众数千人参加了学习。而从2013年起设立的“道德讲堂”,每年开展36场主题不同的活动,同时在30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中设立各单位的“道德讲堂”,每月开展一场活动。

“我们提倡群众做好人,更提倡党员干部做好干部、做好官,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实事;通过进行从政道德教育,改进党风政风,凝聚改革发展动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林县委书记韦志鹏说。

“好人”用平凡的善举传递正能量,给上林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上林县通过宣传、挖掘身边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使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蒙家敏就是其中一位。

8月4日上午,蒙家敏竹篙轻点,小钢板船轻巧地驶向湖中的放水塔,开始在湖面上打捞垃圾。33年来,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他每天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1981年,蒙家敏背起行李,来到离县城20公里的大龙洞水库,工作职责是每天巡查、守护水库各附属设施的安全运行,定时观测上报水库水位等。为了水库的安全排放水,蒙家敏每天还要做些“分外事”——拣拾从上游漂浮到放水塔周围的垃圾。这些工作,看起来稀松平常,但要长期坚持,却不容易。大龙洞水库水面面积约有1万亩,周围23个自然庄4000多人口,每天从水库上游漂浮到放水塔的生活垃圾,少说也有一个小型铁皮船装载量。如遇上大雨,垃圾量更是超出平常几倍甚至几十倍。

工作和生活单调、枯燥,有的同志调走了,有的停薪留职做生意去了,但蒙家敏主动放弃调到县城的机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岗位。在他的精心管护下,大龙洞水库管理无一差错,运行安全。

“守得住寂寞,守得了清贫,经得起考验。”水库管理站同事李升评价蒙家敏时说,这也是有着24年党龄的蒙家敏的最好写照。

有了身边榜样,上林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在思考,如何做好人,如何做好干部,做好官。

“道德永远都应是人生的第一课,只有带着感情和责任服务百姓,才能做好人,做好干部。”上林县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主任黄立温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偶然机会,黄立温了解到塘红乡万福村残疾青年黄振德,因患有严重风湿病,对生活失去信心。为了证明残疾人同样是生活中的强者,少年时因意外事故失去双掌的黄立温,骑自行车到离县城30多公里的黄振德家里,对他进行鼓励,找医生为他看病。看到黄振德喜欢绘画,又找当地画家给他指导。黄振德技艺有成后,远赴广东,成了油画厂的一名高级画师,找到了谋生之路。

“我们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上林好人,在全县掀起‘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工作作风转变。”上林县委组织部部长马华斌说。

“到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到贫困户家中去。”今年以来,上林县千名机关党员干部走访群众1万多人次,先后解决“三大纠纷”老大难问题近500个。

“每个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每个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每个党员干部都是服务员。”上林县通过召开作风整顿会、观看视频、查摆分析,增强干部宗旨意识、服务意识、高效廉洁行政意识,解决了一些行政审批慢、文件材料积压等“中梗阻”问题。不少原来“看着办”的服务窗口实现了“马上办”。例如原本需要15-20个工作日才能处理的医保手续,现在居民只用了半个小时便全部办结。

新闻推荐

环境小卫士 垃圾随手捡

蓝洲梁玉燕“路边走,莫回头,哪里带来哪里走。乡村洁,道路净,优美环境共保留。小朋友们讲卫生,果皮纸屑不乱扔,校内校外一个样,环境卫士人人争。”5月13日下午,在放学回家路上,上林县三里镇高仁村四年级小...

上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上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