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群众诉求与服务回应无缝对接 ——上林县采取措施促干部下基层爱基层为基层小记

广西日报 2014-03-17 17:53 大字

本报记者 文彩云  本报通讯员 苏展略

“真没想到,赶到时都到了政府办事人员午休的时间了,值班人员还是热情地接待并帮忙办理了相关手续。明天就能给在外打工儿子寄过去喽!”3月13日,上林县塘红乡的蓝老汉捧着刚办好的证件感慨地说,干部工作作风真的转变了,为老百姓办事的效率果真提速了。

蓝老汉住在塘红乡一个较偏远的村屯,这些天在外打工的儿子托他到乡政府办理计划生育准生证。“天蒙蒙亮就起床,走了近3个小时的山路,然后再搭车,可赶到乡政府时已是中午了。”蓝老汉说,“要是在以前,等到下午下班前能办好就算幸运了。”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句当地群众的顺口溜,反映了乡镇干部之前“走读”现象的严重。在位不在岗、在岗不尽责。有的乡镇干部一周很少住在乡镇。

“乡镇干部往县里跑,县里干部往市里跑,导致县直机关、事业单位超编突出、乡镇空编明显。”上林县委组织部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尤其是条件简陋、环境艰苦的边远乡镇,更难留住人。如,木山乡政府在岗人员19人,29个编制却缺编10个;2013年上林县对偏远山区的一次公招,原本设置了45个公招岗位,因为偏远有13个岗位无人报名。

为改变这一现象,2013年以来,上林县清查出180余名县直机关超编人员,通过公开竞聘上岗,将80余人充实到乡镇一线,其他超编人员充实到新成立的单位或提前退休。

乡镇工作任务繁重,却严重空编,如何让干部留在基层倾力基层?

“建立完善保障机制,用情感‘留\’住乡镇干部。”上林县委书记韦志鹏说,“为了留住人才,让基层干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就要改善他们的待遇,关爱干部。用感情留人、机制留人、适当待遇留人。”

走访上林的11个乡镇,记者发现,如今乡镇的办公楼前都将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电话,以及一周的出勤和工作情况一一“亮相”。群众找谁办事,一个电话就能找到。

上林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干部作风转变,通过“充实、关爱、服务”,加大基层干部关爱力度,倾斜政策重培养,让干部下基层、爱基层、为基层。

填补人员的空位,让干部充实基层。该县组织开展“力量前移强活力 服务一线争先锋”活动,制定出台《上林县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开竞聘上岗工作方案》,通过公开竞聘、择优上岗,全面清理县直机关事业单位超编、人浮于事的现象。同时从落选人员中择优选择干部回流充实到乡镇一线,完善城乡干部循环流动机制。

填补条件的空缺,让干部安心基层。划拨每个乡镇12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完善乡镇政府食堂设置,让乡镇干部吃得上热饭、用得上热水、住得上周转房。通过改善乡镇干部“食宿”条件,缩小县乡干部差距。

填好服务的空当,让干部倾力基层。充分利用干部回流一线的机会,在乡镇政府设立值班室,在圩日的中午和周末安排专人值班,填补八小时以外的服务空当,做到群众诉求与服务回应的无缝对接,多方位解决好群众实际困难。

新闻推荐

“好人现象”变成“好人效应” ——“上林好人”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苏必庆本报通讯员覃华腾带领9个留守老人修通盘山公路的“天路妈妈”蓝凤秀、28年摆渡学生上学的“最美乡村教师”石兰松、4岁起便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心少年”蓝川……每一位“上林好人”...

上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上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