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出大爱 扶起人心
(上接1版)几年来,石永强夫妇只回过上林老家几次,平日里与女儿都是靠电话联系。石芳丽告诉记者,读高中的时候,几乎每个春节她都要哭几次:“爸爸妈妈没回来,想他们想到哭;回来了,送他们又送到哭。”
2013年12月25日,石芳丽终于来到了北京。看到了天安门、看到了高楼大厦,看到了北京的车水马龙,但让石芳丽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父母生活的艰苦:“爸爸打零工,大冬天经常要在外面等活,北京的天又特别冷,让人心痛得不行;妈妈在商场里扫地,几乎整天都要保洁,45岁的人了,腰弯得直不起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石芳丽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赶紧找份工作养活自己:“我已经18岁了,不能再拖累父母。”
石芳丽很快在一家服装店找到一份销售童装工作:“我没有什么优势,就是能吃苦、不怕累。”虽然工资不高,但石芳丽对这份工作十分珍惜,上班时间从来不会坐下,每天都悉心研究多大的孩子该穿多大的衣服,高矮胖瘦全都要心中有数:“有工作我才能挣钱,才能养活自己,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这一节故事也许并不感人——因为几乎每一个“北漂”,甚至每一个离开故土到大城市谋生的人都能讲出各自的故事,或许其中有许多更为催人泪下的版本。正因为在大城市生活的艰辛,我们都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不到万不得已都不肯轻易放弃。
但在撞倒了韩健老人后,石芳丽却打算放弃自己的工作。
毕竟是年逾古稀的老年人,韩健这次伤得不轻,儿子和女儿闻讯后都到医院看护。第一天、第二天,石芳丽都要到医院看望老人,并表示愿意代替家属陪护;反倒是韩健一家有些过意不去,再三劝说石芳丽回去上班。
第三天,石芳丽又来了。她平静地告诉韩爷爷:“我已经辞职了,等把您身体照顾好了,我再去找新的工作。”
“你知道吗,我爷爷离家出走了,现在还没有消息。”石芳丽有些沮丧地告诉记者。
石芳丽的爷爷叫石天余,今年已经74岁。2012年5月,石天余老人突然离家出走,家人多方寻找,但至今一直杳无音讯。
“我爷爷年纪大了,腿脚又不灵便,要是在外面摔倒了、被撞了,我希望也有人能送他去医院。”石芳丽说,辞职前她也曾反复考虑,最后还是决定一门心思到医院陪护老人:“我把韩爷爷当作自己的爷爷——爷爷年纪大了,我还年轻,工作可以再找。”
“我相信爷爷还是好好的,他肯定还是好好的,说不定哪一天就回家了。”石芳丽再三恳请记者在发稿时能呼吁大家帮忙找一找爷爷。
石芳丽的住处位于北京郊区,站在窗台前眺望,道路上每时每刻都是人来车往。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里,石芳丽只是千千万万外来者的一员。大城市能湮没顶尖的才华和惊艳的美丽,更何况石芳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姑娘?但是,石芳丽的心中永远坚守着一份“家”的责任:找工作、努力工作是为了家人,辞去工作又是为了另一个“家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只是先贤的大同理想,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家”观念的外化。
如果没有老人的回馈
标题是“如果没有”,也就是说,在现实中,石芳丽得到了韩健老人的回馈。
“当时我就跟她(石芳丽)说,你没有逃逸,为抢救赢得了时间,我要感谢你,你也不是有意的,我不会埋怨你的。”当石芳丽再次来到病床前,拿着刚刚结清的5000元工资(一个半月工资)执意为韩健治伤时,这位76岁的老人再次被感动了。
在近年来的类似新闻事件里,“摔倒的老人”似乎已经被“污名化”了——他们可能“恩将仇报”,反噬热心帮助自己的好人;他们可能得理不让,极小的伤势也动辄索赔百万之巨。我们必须强调,在石芳丽的故事里,韩健老人完全有理由、有资格要求和接受石芳丽的赔偿;即使完全从人情考虑,70多岁的老人在街上被人无故撞伤,换了谁都不能无动于衷,韩健及其家人怒火中烧亦不为过。
但老人选择了宽恕。“才那么点工资,小姑娘背井离乡来北京打点工,太不容易了。”韩健坚决不接石芳丽的钱,并拒绝了她陪护的要求。经过商议,韩家一致决定:不再向石芳丽追责和索赔。“不过我们还是告诫她,今后骑车上路一定要多加小心。”
考虑到石芳丽一家的困难,韩健的儿子韩雪峰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一则为石芳丽找工作的信息。很快,一位好心人伸出援手,同意让石芳丽到其任职的高尔夫球场做球童,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
不要赔偿,不要看护,还给撞自己的人找工作,韩健老人图的是什么?23日,石芳丽再次到韩爷爷家中探望。老人已经出院休养,身体状况良好,但完全康复还需要两个月乃至更长时间。韩老的一席话,让我们深受教育:
“平常的生活,我们对幸福总是麻木的,没什么感觉。这次我出了点事,家人给我擦身、喂饭、洗脚,连外孙都专门请假来陪我,这真情就出来了。我觉得现在特别幸福,为什么要去过多地责备一个并非有意的孩子呢?我甚至觉得应该感谢她。”韩老说,自己是一名大学退休教师,有退休工资、有医保,治疗的钱对自家来说不算多大的事,但对石芳丽一家来说就不一样了:“她家那么困难,一下子赔这么多钱,一家人还怎么生活?”
“爸爸伤得很重,下颌缝了11针。”韩雪峰说,父亲一生经历了许多,看待人和事的心态很好:“小石(石芳丽)没有逃逸,态度很诚恳,既然爸爸能原谅,我们也应该原谅。”
或许,这就是对石芳丽“把韩爷爷当作自己的爷爷”最好的回应。
记者了解到,石芳丽目前正在接受球场的初步培训,估计3月初就可以开始工作。对韩健老人及其家人的宽恕和帮助,石芳丽说不尽感谢的话:“不知道该怎么道谢,只希望韩爷爷的身体早点好起来。”
让我们回到这一节的标题——如果没有老人的回馈。正如前文所述,老人有理由、有资格接受赔偿而无需给予任何回馈,因为石芳丽已经犯错在先;更何况,即使石芳丽赔再多的钱,70多岁的老人受伤所承受的痛苦也是外人无法分担的。如果没有老人的回馈,石芳丽一家就必须赔偿,这个家庭势必雪上加霜。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石芳丽收获的回馈,不是每一个被撞的受害者都能做到的,我们也没有理由要求每一个受害者都像韩老一样放弃赔偿。要求肇事者承担责任,可以督促当事人和旁观者谨慎处事,是法治精神的具体体现。面对韩老及其家人的宽恕和回馈,我们十分感动,深表敬意;而对于勇于承担责任的石芳丽及其家人,我们同样表示赞许。即使没有回馈,即使不是每一个故事都像石芳丽的故事一样有着美好的结局,我们也应该永远坚守心中的道德底线。
做人第一,做事第二
在接到女儿电话后,石永强没有丝毫犹豫:“不管怎么样,是我们撞人了,就算是倾家荡产、借再多的债也要赔。”
虽然在外多年,年近半百的石永强仍然乡音未改。对于女儿撞倒韩健老人这件事,他首先表达的是愧疚:“老人家那么大年纪了,挨撞得不轻,现在不仅不要我们赔偿,还给我女儿找工作,我们很过意不去。”
石永强夫妇文化程度不高,平日里从不上网,也并不知悉外界对女儿的评价。当记者转述了部分网友及社会各界的评论时,石永强很高兴:“从小我就教育孩子,干多大事、挣多少钱,都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人重要。”石芳丽的母亲告诉记者,夫妻俩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在北京多年也没攒下多少钱,但钱只是身外之物:“我们俩一辈子都是老实人,不懂怎么教育孩子,总之是做人要实在,不能把钱看得太重。”
记者问石芳丽:“你有注意到这几年不时出现的‘扶不扶\’事件吗?”
石芳丽沉思良久,回答说:“我很喜欢上网,这样的新闻也看到过好几次,每次都会引起好多网友的评论。不过我一直觉得,‘不扶\’的路人和‘讹人\’的老人肯定是少数,好人才是多数。”
这一次,石芳丽自己变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她表示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网友的支持和鼓励:“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自己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是我不小心撞了人,赔钱、到医院陪护都是我应该做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石芳丽说,真正应该宣传的人是韩爷爷:“韩爷爷是大好人,我很乐意和他老人家一起,向大家传递正能量;如果真的有‘人心\’倒了,我们也一样能扶起来。”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林县白圩镇狮螺街,石芳丽的叔叔石勇文觉得侄女的所作所为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一直教育她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我们问石永强夫妇“家风如何”,他们恐怕很难说清楚;但是,这个清贫人家的家风又的的确确影响了下一代。在道德教育方面,家长们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只要这样的家风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会有一天,“扶不扶”不再成为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苏展略蓝洲)上林县在不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开辟方便群众反映意见与建议的新渠道、新平台。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坚持开门办教育,通过筹备,将于3月9日在地处...
上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上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