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孟振兴通讯员温玉梅清洁乡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
本报记者 孟振兴通讯员温玉梅
“清洁乡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窗明几净屋舍整齐,意味着房前屋后花草芬芳,意味着树林阴翳山清水秀……
这些是“清洁乡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但肯定不是“清洁乡村”的全部内涵。上林县谷南庄、高秋社区、明亮社区的历史与现状告诉我们,清洁乡村是一种文化,是当代农民对新农村的深刻理解,甚至可能形成一种前景广阔的产业。
“养猪庄”里有新风貌
养猪和跳舞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上林县巷贤镇大山村谷南庄,姚金秀大姐就是联系的“纽带”:她是当地知名的养殖大户,存栏肉猪、母猪数百头,2012年纯收入达60多万元;而另一方面,姚大姐也是村里文艺队的一员,换上鲜丽的服装,跳起舞来那也是有模有样。
“养猪赚钱好不好?好!但以前你要是在庄里多待一会,这个‘好\’字恐怕就答得没那么干脆了。”姚金秀说,谷南庄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庄”,刚开始各个养殖户为了自家方便,往往就把养殖场建在房前屋后。久而久之,钱是挣了不少,但村里的味道也让人越来越难以忍受。“说句不好听的,那时候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就因为受不了这满村的猪粪味。”姚金秀说。
“挣钱没有错,但村里的环境不能糟蹋。”村党支部书记姚增英找来全村的党员,要求大家以身作则,从自家做起,清理猪舍卫生、实现人畜分离。作为全村最大的养殖户、同时也是共产党员的姚金秀再次成为大家瞩目的对象。
姚金秀没有让大家失望。不善言辞的姚大姐没有向记者讲述她花了多少钱、费了多少心思,但其养殖场的现状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地面干干净净,看不到任何污水、猪粪,饲料、杂物堆放整齐有序,整个猪舍堪称猪的“别墅”。
有人带了好头,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难办——村里多位养猪户主动把随意搭建的猪舍搬到规划好的集中养殖区,人畜分离基本完成。随着“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谷南庄多方筹集资金硬化道路,完善下水道、公共厕所、垃圾桶等基础设施,村屯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让“清洁乡村”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姚金秀还和村里的姐妹一起创新文艺队的节目,用舞蹈向大家传递“养猪庄”的新面貌,倡导文明、卫生的乡村新风。党员人人带头、群众个个参与的良好氛围,为谷南庄开展“清洁乡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家”“大家”都是自己的家
“这条路是我们自己修的——大伙不光掏钱,还出义务工,大家一锨一镐、出钱出力把路修好。”站在出村的水泥路上,上林县大丰镇高秋社区村民小温一脸自豪。
小温的自豪是有道理的——三年来,这个人口不过380人的社区累计投入义务工高达8300人工日,平均每人每年为村里义务劳动一星期以上。大到修建篮球场、科技文化中心、水坝等“大工程”,小到全村大扫除、农家课堂,高秋社区集体事务群众参与率之高、态度之积极都令人佩服。
“不说‘舍小家为大家\’,我觉得不管是‘小家\’‘大家\’都是自己的家。”为了给大家腾出足够的绿地,村民李益民自愿把自家的老房子推倒填平,并按照社区的规划进行绿化。农闲时节,李益民经常与经联社主任李氏科、居委会干部韦金梅等一起举办“清洁乡村·晚间党课”“清洁乡村·巾帼先行”等农家课堂,为宣传“清洁乡村”、培养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等积极奔走。在李益民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家里”的环境更好,大家的生活更舒心:“只要你生活在这个社区,你就不可能把自己家隔离起来。环境是大家伙的,要是整个社区乱七八糟,你家里就是再干净也没什么用。”
热心公益者的带动和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使高秋社区的“清洁乡村”工作迅速走上正轨:社区从集体经济中拿出22万元,将入庄主干道及庄内道路、排水沟等全部硬化;在上级部门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高标准篮球场、科技文化中心、龙珠水坝等很快建成并投入使用,高秋社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
“好的村容村貌,如果没人管、不维护,到头来肯定还是回到原来脏乱差的老样子。”社区妇女主任陆彩芳介绍说,社区成立了卫生环境管理理事会,制定了《高秋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同时开展“门前三包”、评比先进等活动,努力使清洁乡村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发掘“清洁乡村”中的商机
在明亮镇牛哥沙机配件厂,电焊光闪烁、机器声轰隆,工人们正在忙着加工环保型垃圾箱,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而就在几个月前,这个多年来一直为采金生产设备的厂家不得不一度关门歇业。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苏展略韦东路)10月17日,上林县组织力量,对近10年来县城城东三区范围内夜宵摊、汽修点、洗车点等违章搭建摊点进行依法拆除清理,这是上林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成功的一次拆违行动,也是上...
上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上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