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资助百名贫困生上高中的活动启动引关注,不少学生家长前来报名 两位父亲为儿奔波筹学费

南宁晚报 2013-08-12 19:17 大字

本报讯(记者 郑芳)难为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能继续学业,他们四处奔波。本报资助贫困生上高中活动启动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学生或家长打进热线电话咨询,想了解自己或孩子是否符合资助条件,如何办理申请手续。

卢斌是上林县向贤镇人,因为单位效益不好从单位下岗。为了生计,他到南宁当了一名保安,妻子则留村里务农。卢俊说,他的父母过世留下一级残疾的弟弟给他照顾,不料一次弟弟突发病用刀将嫂子(卢斌的妻子)的手臂砍伤,落下残疾。

儿子卢俊学在向贤镇上学,知道自己家境不好,卢俊学学习勤奋努力,懂事的他,放学回家还要帮助母亲干活,照顾残疾的叔叔,俨然家里的小男子汉。今年卢俊学以总分B+的成绩考上上林县城关中学。儿子拿到录取通知书,父亲既高兴又发愁,目前全家主要经济来源靠他打工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及低保金生活,不能在身边照顾儿子,已让这位父亲内疚,如今儿子学费问题又让他发愁。在看到本报资助贫困高中生的报道后,这位父亲来到报社里咨询和报名。

昨日,玉启光骑着残疾人专用车,奔波十多公里来到报社,帮今年考上高中的儿子咨询报名申请资助金。玉启光是良庆镇新团村人,由于腿脚残疾干不了农活,就开起了残疾车载客,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他的妻子也是残疾人,没有工作,一家人生活困难。政府整治“三车”后安排玉启先到公益性岗位上班,他不用再日晒雨淋四处拉客。儿子16岁玉德稳学习用功,今年中考被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录取。儿子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玉启光四处筹钱,由于女儿也邕宁高中读高中,两个孩子学费让他一筹莫展,他希望能够申请资助金让儿子继续学业。

在此提醒,本次资助活动主要面向在南宁市六县六城区读书、今年刚考上高中的贫困学生。贫困学生的界定,即家庭为低保户,或父母一人有下岗证、失业证,以及居委会、村委会证明家庭为贫困的学生。报名时,需提供以上证件或证明。另外,还需提供本人的高中录取通知书。

新闻推荐

村干无偿捐地建垃圾场 改善了上林县三里镇部分村镇“垃圾围村”现象

本报讯(记者蒋爱云通讯员覃志勇潘瑜玲)这是一片面积2亩的旱地,曾经种过玉米,种过果树,今年正计划种上经济林木,这样每年能产出上万元的收入,但由于主人的一个突发念头,自愿把这2亩地无偿捐赠出来,做成一个...

上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上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