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铁线上默默奉献——关注民工生活状况系列报道之五
工人们正在工地上忙碌着。本报记者 洪星桦
正在建设的南广铁路贵港段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每天和钢筋水泥打交道,用他们辛勤的劳动在南广铁路上默默奉献着。近日,记者采访了奋战在高铁一线的工人们,体验他们的工作,倾听他们的心声。
辛勤付出劳有所获
据了解,南广铁路途经贵港市覃塘区、港北区、桂平市、平南县,里程共218公里。
3月21日下午,在中铁二十五局南广项目部书记蒋清泉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在建的南广铁路港宝街工地采访。只见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工人们分工合作,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展开。
来自湖南省湘潭市的周师傅正在制模,只见他中等个子,皮肤微黑。他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就是根据要求制好模板,并把模板固定起来,为下一步浇注水泥浆做好准备。由于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他的双手长满了老茧。
正在烧焊的蒙师傅告诉记者,他是河池市环江县人,做烧焊工已有4年多了。他认为,做烧焊对体力要求不高,但对视力的伤害比较大。因为烧焊的强光温度高,辐射大,不但对视力有影响,而且对皮肤和身体都有一定的伤害。他说,辛勤付出终有所回报。如今,正常情况下,他每月工资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
蒋师傅也告诉记者,在工地上干活的工人按工种的不同,每天工资少的有七八十元,多的有200多元。韦师傅也说,他在工地上的工作是扎钢筋,每天的收入是100多元,比在广东一些模具厂工作的收入还要高,且时间比较自由。采访中,还有不少高铁工人坦言,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收入还不错。
漂泊异乡酸甜苦辣
由于长年在外务工,与家人聚少离多,是高铁工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
周师傅说,自己长年在铁路上搞基建工作,以至于50多岁当爷爷了,却很少能见上自己的孙子,甚至连他的模样都记不清了。尤其是没能照顾年迈的父母,感觉很辛酸。蒙师傅说,他的家在山区,只有几分旱地,收入少。家里所有的开支全靠他们夫妻俩外出务工来维持,孩子只能由老人帮忙照顾。
也有的民工夫妻为了避免两地分居,选择了在一起务工。来自桂林市全州县的蒋师傅夫妻俩就是这样。多年来,他们都是一起外出务工。蒋师傅在工地上的工作主要是用钢板搭建模型,他的妻子则帮着扛一些钢材,干一些力气较轻的活儿。说起四海为家的生活,蒋师傅说,孩子还小,自己也想常回家看看,但这并不现实。好在夫妻俩能够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生活虽然艰苦,但感觉还是比较充实的。
吃苦耐劳乐观朴素
工地上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民工们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记者走进周师傅等人租住的楼房里,只见床铺就是一块很普通的压制板,上面堆满了衣服、棉被、袜子等衣物。地板上的水靴、解放鞋、运动鞋上面沾满了泥土,污渍斑斑。对于这些,来自南宁市上林县的高师傅说,已经习惯了。采访中,不少民工都表示,工地的环境虽然差一点,但习惯就好了。
为更好地适应漂泊异乡的生活,施工队一般是自己带厨师过来的。比如,周师傅和他的十几个老乡搭伙开饭,做饭的民工就是他们的老乡。他说,大家都是湖南人,喜欢吃辣,每餐都少不了辣椒。为了丰富大家的伙食,负责做饭的李大嫂还告诉记者,每天都要变换品种,尽量做到菜式不重复。
闲暇之余,工人们也喜欢娱乐娱乐,放松心情。比如,看影碟。周师傅说,电视机是带队工头带来的,碟片是大家出钱买的,有空的时候大家就聚在一起看看。此外,就是打牌了。既可以消遣,还可以联络工人们之间的感情。也有一些工人在夜里不赶工时逛逛街,或到公园散散步。有的则打电话回家,和家人聊一聊,以慰思乡之苦。年轻的民工在空闲之余多是去上网。比如,高师傅就对Beyond的《光辉岁月》情有独钟。他说,空闲时就上网看看电影、听听歌、玩玩网络游戏,既可消磨时间,又乐在其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静通讯员黄堃王春生蓝梓齐胡九湘谢培超郑琴潘瑜玲蒙秋伶)昨日,南宁市上空拉响长长的防空警报声,南宁市部分城区机关、学校先后举行了防空安全疏散演练,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有效提高了市民的...
上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上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