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谛

百色早报 2019-10-28 23:55 大字

前段时间,一位同学在群里晒他和梁庭望恩师在南宁机场偶遇的合照,让我们羡慕不已。毕业近三十年了,我只能在电视和报纸上见到梁教授,他耋耄之年依然精神矍铄,常年奔波在北京和壮乡之间,为传承民族文化奔走呼告——他的行动继续告诫我们:让学生自觉肩负使命、担当责任是教育的真谛。

二十世纪末,我们手捧鲜红的《录取通知书》来到南宁附近的武鸣求学,成了名副其实的“九十年代第一批大学生”。校园周围环境优美,灵水湖四季温润,西江河碧绿清幽,五海桥古朴壮丽。校园内桉树、柳树、相思树苍苍莽莽,苏式建筑整齐错落,掩映在湖光山色中。宽广的运动场,不仅仅是我们早操之处,也是早晨跑步、傍晚打球的地方,同时还是广西体育运动队训练射箭等项目的基地。图书馆、阅览室白天安排“课程表”,晚上可以自由出入,十点半才“打烊”。这在我们这些刚从逼仄、贫乏的山里走出的学生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境界和景象;但是如果没有梁庭望教授这样渊博、勤勉、敬业的老师,这里与普通校园又有什么区别呢?

按理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我们应该感到幸运和满足才对。可是,青春岁月,“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虽说汪国真会偶尔过来说“别把头低,别把泪滴,天空没有力量,需要我们自己把头颅扬起”,但焦虑依旧,迷茫阴魂不散。真正能够解救我们的,就是像梁庭望教授这样执着的壮学家。

梁教授教我们《壮族文化概论》和《壮族文学》两门课程。前一届师兄们早就盼望他来上课了,但他们等到临近毕业时才实现愿望,我们却很幸运地在第二学期就聆听他的教诲了。

教授壮族文化,得先从文化开始。梁教授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把人类文化、中华文化、壮族文化讲个透彻。特别是在学习壮族历史进程和壮族文化“统一”与“分裂”原因的时候,他让我们结合自己家乡附近供奉的土地庙、侬智慧庙及方言土语,来认知本地文化的优势和缺陷。梁老师说,历史上,壮族的山被人为切割成小小的文化区域,壮族人的心也被切成小小块——我们只相信四周是山,只熟悉这山里的花草树木,石块土地,鸡马牛羊,三代之内不是堂兄弟就是表姐妹的人;我们对石砌的山门充满怀疑、恐惧、防备……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使命和任务,就是用文字、文学、文化,铲除这些已然生根的篱笆,真诚实意地用知识、技术、法律、政策重塑壮族文化,让红水河两岸壮族人看到共同的地域,经营共同的经济,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葆有共同的心理特征。

后来,梁庭望教授担任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但他“壮心”不已,为挖掘、弘扬布洛陀文化孜孜不倦,独撰、主编、合著、参编《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译注》《布洛陀文化——壮族价值观的摇篮》等书籍,学术论文230篇,850万文字。几十年来,为了梁教授的嘱托,我和同学们一面在三尺讲台上告诉壮族学生“你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一面用拙劣的笔触抒写壮族人民的勤劳、智慧、思考、爱情——我想这才是对梁教授最好的怀念和报答。

新闻推荐

2019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将于11月29日至12月10日举行

本报讯(记者莫岚远)10月28日,记者从2019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19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将于11...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