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人大组织专家学者,对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进行再论证 垃圾未按规定分类 处罚是否应该“分类”

南国早报 2019-10-25 15:50 大字

南宁市青秀区环卫站使用易腐垃圾清运车转运分类后的垃圾。南国早报记者 黄占玲摄

推进垃圾分类南宁在行动

南国早报记者郭燕群实习生许丽思

“拒收未分类垃圾”是否可行?鼓励市民正确开展垃圾分类,除了处罚,要不要激励?10月24日,南宁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召开《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条例(草案)》专家论证会,来自住建、环卫、高校、垃圾处理终端等部门、单位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代表,就垃圾分类中市民关注的问题建言献策。

1处罚不分类行为

能否不要“一刀切”

南宁市计划年内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推行垃圾分类。为了让执法有法可依,草案规定了处罚措施:对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且拒不改正的,单位将被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个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来自生活垃圾处理终端企业的冯光兴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涉及面广,建议该条例实施以后,要设立过渡期、适应期、强制期等阶段。如果立刻“一刀切”地罚款,执法力量可能跟不上。

来自南宁市环境卫生协会的专家陈庆福认为,可以对违法行为建立容错机制,对“垃圾不分类”的行为,达到一定量或一定次数再处罚,不应一开始就“一刀切”。

还有专家建议,对垃圾分类违法行为,可参考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视情节轻重,采用教育、警告、处罚等不同的处理方式。

南宁市环卫处工程师陈勇认为,对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执法部门还要再责令整改一次,拒不改正后才能处罚,现实中落实起来比较难。建议条例设定一个实施的缓冲期,缓冲期内拒不改正才处罚,缓冲期以后直接处罚。

2拒收未分类垃圾

有没有可操作性

该条例草案赋予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单位拒收权,如发现前一环节交付的生活垃圾不符合分类标准,可以要求重新分类,不重新分类的,可以拒绝接收。

“拒收不分类的垃圾之后,市民的垃圾会不会到处乱扔。”广西崇泰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桂玲不建议实行生活垃圾拒收。她认为,拒收之后如何处置垃圾没有规定,会造成乱弃垃圾的现象,建议从信用惩戒或行政处罚上解决问题。

南宁市委党校法学部副主任覃升锋认为,在对生活垃圾拒收的同时,可适当地通过市场进行调节,比如实行分类垃圾与混合垃圾差别化收费等政策,提高混合垃圾收费标准,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另外,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管理责任区,采取上门收集、集中投放等措施,减少或者撤销垃圾收集点及收集容器。

南宁市环卫处分类办专家谢焱亮认为,如果垃圾拒收的规则制度设计合理,更容易让市民接受。他举例,上海对垃圾未分类的行为就设立有改正期,单位为3天,居民区为7天,如不改正再进行相应处罚,这样既达到倒逼效果,也提醒市民要主动分类。

也有与会专家提出,应该慎用“垃圾拒收”的方式,认为首先应该加强现场的督导指导,引导居民按要求正确分类,然后可采取警告、责令改正、实行差别化收费等措施,纠正居民错误的垃圾投放行为。最后,对于拒不执行分类的、拒不改正的,应该拒收。

3推动垃圾分类

要不要有激励措施

据新闻报道,深圳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于11月1日正式推行,个人做好垃圾分类最高可奖1000元,而在上海、广州等地,对垃圾分类的管理则以罚款为主,这些规定都备受大众关注并引发热议。

南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是否有必要设定垃圾分类的激励措施?对此,与会专家也不吝建言。覃升锋认为,外地推行的积分激励制度,有助于推动市民养成分类习惯,提高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获得感。而且,对能分类投放的居民要进行奖励,对未分类投放的居民,经督导指引后仍然不能准确分类投放的,也有必要进行处罚,通过奖惩措施提高居民的积极性,自觉形成分类的好习惯。此外,对企业在垃圾分类中有科技创新的,还可以予以减免税费等方面的奖励。

自治区住建厅的专家张千里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不应设定积分奖励等垃圾分类激励措施,暂时的物质激励措施是不可持续的,特别对广西这样的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来讲,物质激励措施将难以长期承担。保护环境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可以积极推进建立垃圾处理差别化收费制度,垃圾分得越好付费越少,分得越差付费越多,充分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从而促进推动垃圾分类。

张千里还建议以精神奖励为主,通过树立垃圾分类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如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示范小区创建等,对垃圾分类工作突出的单位、个人给予奖励。同时,建议强化资源利用产业鼓励政策,建立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回收利用低值可回收物。

新闻推荐

普通市民在家中如何做好垃圾分类投放

[相关链接]南宁市垃圾分类办介绍,居民家庭产生的有害垃圾一般都很少,不需要用一个专门的垃圾桶单独收集,可以在产生时就直接...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