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井人物行业故事 串起城市鲜活日子 本报重磅策划《南宁十二时辰》讲述市民真实生活获好评

南宁晚报 2019-08-21 06:21 大字

▲记者叶祯(左一)对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进行采访

本的记者 宋延康摄摄影记者宋延康(右一)在拍照

本报记者 叶祯 摄 精美的版面设计颇受读者喜爱扫码看更多精彩内容

长安有十二时辰,南宁亦然。过去一周,本报推出重磅策划——《南宁十二时辰》,以小窥大,真实记录了城市里平凡的一天。

城市各个角落、各个时辰里百转千回的生活万象,通过记者的笔和相机,以及美编的设计策划,得以生动再现。报道推出后,收获共鸣之余,复古怀旧的版式,南宁元素的再现,也吸引了读者对这些版式的创作者的好奇。下面,让我们走近这个策划的创作者。

披星戴月 捕捉城市烟火气息

凌晨3时至5时,我们的文字记者凌剑伊负责这个时辰的报道,为了更真实地记录,即便家附近就有菜市场,她依然选择从城东跑到城南,来到南宁市最大的菜市场——淡村菜市。她2时20分就从家里出发,到达淡村时已经是3时,这里灯火通明的景象让她有些意外。“我们回去还可以补一下觉,可是这些劳动者,他们也许要到上午八九点才逐渐离去,也可能一刻都不能歇,感谢他们的付出。”凌剑伊感慨道,“虽然熬了半个通宵,但采访令人触动,也许生活的本质就是如此简单又充满烟火气息,同时也满怀希望。”

菜市场的烟火气还在继续,广西民族医院的急诊室也忙了一个通宵。清晨6时,记者叶祯淡定地看着急诊科医生姚敦毅替伤者处理伤口。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她不是第一次来急诊科采访,但清晨的急诊科确实比她想象中热闹。医生告诉她,这还不是最忙的时间段。

早上7时,天亮了,叶祯和同事宋延康在医院吃了一碗粉,又匆匆忙忙离开了。对于一名医疗线记者,天亮对她来说是另一个采访的开始。

本组报道中,记者宋延康负责了大部分配图。一个城市的十二个时辰,也是他的连轴转。“凌晨跟拍的哥,半夜去农贸市场见证菜农的忙碌,清晨又出现在斑马线前……”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记者为读者记录下一个个宝贵的画面。

精心构思 再现原汁原味邕城

此次排版,晚报还大胆运用了6个连续版面的版式,图文并茂地再现所采访的地方、事物,同时还展示了城市地标。

在拿到这组稿件策划后,负责设计版式模板的是南宁晚报全媒体编辑中心版式总监黄俊萍。经过多次商议和沟通,黄俊萍和同事们敲定版式框架,决定从策划大纲中提取关键词,以南宁元素为切入点,由本报“灵魂画手” 美编安仔来负责配图。

敲定方向后,安仔就开始构思设计,“老友粉”“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斑马线”“动车”这些都是他参考的元素。做版的时候,安仔和同事根据当天要发的稿件,以及对应时辰来创作。“每张图从构思、找资料等到完成,需3至4小时。”安仔说他还是第一次尝试采用矢量图画法,也就是通过软件直接用曲线来描述图形作画。看到成品出来受到读者喜爱,安仔感到很有成就感。

其实,每一个新闻报道、每一份报纸,都凝聚着采编人员的付出,读者们的肯定,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南宁十二时辰,每个时辰我们都在你身边。我们希望在未来能给读者网友们奉献更多的好作品。

新闻推荐

首次适用刑事速裁程序 良庆区法院40分钟审结8起案件

本报讯(记者陆增安通讯员李韦苇)昨日,良庆区法院首次适用刑事速裁程序集中审理8起刑事案件,仅用40分钟完成庭审程序并当庭宣...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