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积极推进健康南宁建设

南宁日报 2019-08-01 05:59 大字

医院通过智慧病房建设,减少诊疗手续,提升患者就诊体验度。

(陈郁摄)家庭医生上门为社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王奇琦摄)▲市二医院医疗专家深入卫生院开展技术指导。

(石娟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核。

(蔡欣宁摄)南宁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调度员通过平台及时调度救治一名院外分娩孕妇。 (蔡欣宁摄)

近日,2019年全区卫生健康年中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期间,全区各地市卫健委主任、全区卫健系统直属医疗机构负责人等150多名与会人员,到南宁市卫健委、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区福建园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南宁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与会人员对南宁市卫生健康事业在信息化建设、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建设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是南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南宁市不断加快医改工作步伐,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逐步回归,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享受到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

签约家庭医生 守护居民健康

家庭医生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医生可以和签约家庭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可及的健康服务关系,进而提高居民家庭的健康品质。

在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居民前来咨询家庭医生签约的相关问题。“孩子平时生病都不知道该问谁,现在有了家庭医生,小问题我们都不用担心了。”刘女士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签订服务协议后,十分开心。今后,家庭医生将免费为刘女士的家庭提供保健、合理用药等咨询服务,同时提供转诊到市二医院就诊、检查、住院等“绿色通道”服务。

据了解,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二医院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平时市二医院专家提供技术支持,设立专家门诊并定期坐诊,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可以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服务,实现了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推进了分级诊疗实施。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社区义诊、体检服务、开展知识讲座、上门服务等形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了家庭医生签约协议书、服务方案、签约手册等,并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开通“幸福健康家园”公众号,积极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内容。

该中心按辖区分成9个服务小组,小组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组成,提供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市二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对辖区内的慢性病人、老年人、计生失独家庭、妇幼保健对象等愿意接受家庭医生服务的重点人群予以优先签约。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被动等待患者上门变为主动提供预约服务、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当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人”,初步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使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便利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

截至2019年6月,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30.2%,其中重点人群覆盖率达60.3%。

推进医改建设 打造“南宁模式”

近年来,南宁市打破市、城区管理层级,两家市三级综合医院牵头组建2个医疗集团,5家市三级专科医院牵头组建5个专科联盟,成员单位197家。形成了市一医院合作建设兴宁区三塘镇卫生院、市二医院运营江南区人民医院、市八医院全面托管高新区心圩卫生院等改革成效显著的案例。

“我们现在看病可方便了,在镇卫生院也能享受和三甲医院一样的服务。”吴圩镇的陆大爷高兴地说。吴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莫春莲告诉记者,原来卫生院没有口腔科,自从加入市二医院医疗集团,现在患口腔疾病的百姓在乡镇也能得到治疗。2018年市二医院派选6名业务骨干进驻吴圩镇中心卫生院,分别担任业务副院长,护理部、内科、外科等科室主任,从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吴圩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帮扶。

在市二医院医疗集团通过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按照质量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原则,加强集团医疗质量及运营管理。集团组建医学检验、影像、消毒供应等服务中心,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质控、信息等职能管理中心,建立统一的内部质量标准,实现城市医疗集团内各层级医务人员医疗服务同质化培训、等质化输出。

此外,市二医院近年还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1400多万元建设智慧医院公众服务、诊间结算、自助服务等系统,在“数字医院”基础上,不断向“智慧医院”发展,医院效能有提高、群众就医更方便。同时,市二医院医疗集团转变管理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坚实基础,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江南片区及周边辖区民众提供全过程、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南宁市遵循政府主导原则,重点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调整管理体制、医保支付、财政投入、人事薪酬等利益机制,明确医疗集团内人财物自主管理运营权限,建立完善医疗集团内各级医疗机构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真正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目前,南宁市全面启动了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力争到2020年底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南宁模式”。

构建智慧医疗 提升群众满意度

易女士忽然感到身体不舒服无法出门,打开“微急救”平台,向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求救,按下“一键报警”后,很快,她的家人通过“手机关联”得到信息,迅速回拨电话咨询情况,同时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也在核实情况后第一时间派出救护车。救护车派出机构、行驶路线、病人在车上的身体状况等信息,在急救医疗中心的指挥平台上均可以看到。这样的救援真实发生在南宁急救医疗中心。

南宁120年均受理呼救6万余次,救治危急重症患者近6万余人。目前,除人工电话通知调度外,患者的信息还会通过120调度平台,直接发送文字到救护车的对接设备及出诊医生的平板电脑上,无论是救护车司机还是医护人员,都能够第一时间看到信息,避免调度失误情况的出现。

记者在南宁120指挥调度大厅看到,每一辆救护车的行踪在电子屏上一目了然。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主任阳世雄介绍,南宁急救车都安装了特殊设备,可以跟调度中心形成网络联接,将出诊任务信息电子化,车辆任务状态和车辆位置等信息实时反馈。

一直以来,南宁市高度重视急救医疗事业的发展,急救体系建设被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连续三年共投入6600多万元,按照“6个1”标准(即添置一批急救设备、配置一台抢救监护型救护车、培训一批基层急救业务骨干、升级一批急诊抢救治疗场所、健全一套急救管理规范、完善一个基层急救网络)建设乡镇卫生院急救示范点。目前,全市已形成“急救中心—急救站(网络医院)—急救点(乡镇卫生院)”三级院前急救体系。目前,南宁市共建有中心3个直属急救站、7个非直属急救站、28家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及32个乡镇卫生院急救点,全市平均出诊反应速度全国领先。开通了航空救援通道,建成集监督监控、急救调度、应急指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应急指挥中心等。

南宁市政府从2017年开始将“智慧健康”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总计投资约7000万元,有计划、分年度稳步推进建设。先后建成了基础数据服务、分级诊疗和远程会诊、慢病管理、应急指挥、血液管理等五个健康服务专业平台,实现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通过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精准对接,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实现居民健康信息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李静

本版审核:陈璐

新闻推荐

树干掉落小车被困 南宁市古城路交通一度中断

事故现场。南国早报记者刘冬莲摄扫一扫,看视频[相关新闻]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刘冬莲)7月30日下午6时35分,一场大雨导致南宁市...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