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紧绷安全弦 合力织牢防护网

南宁日报 2019-07-15 05:25 大字

南宁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的志愿者在邕江边向小泳友发放安全手册。 本报记者韦峭 摄

本报记者莫 俊

加强防溺水教育常态化、家校联系互动预防监督 、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水域实行联防联控……暑期是学生溺水事件发生的危险期、易发期和高发期,南宁市教育部门、各县各城区按照自治区、南宁市的部署,认真谋划、积极作为、精准发力,压紧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遏制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发生。

积极作为

认真落实专项行动方案

根据南宁市防范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南宁市教育部门、各县各城区认真按照“思想重视、措施有力、落实到位、责任到人、督查到位”要求,全面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健全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全力防范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市教育部门多次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和学校落实防溺水工作专项督查,督促各学校加强防溺水常态教育,并与家长和周边社区、村屯密切联系,共同做好教育、管理、防范、应急等工作。7月17日至26日,市政府相关部门将组成7个督查组到全市各县(区)、开发区开展实地督查,通过听取汇报、查看台账及在每个县(区)随机抽查2个乡镇和水域水面,全面检查各项防溺水措施落实情况。督查行动正在进行,南宁市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将印发督查情况通报,督促抓好整改,有效促进防溺水工作责任的落实。

各县(区)也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要求各镇(办)、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履行职责,通过凝聚多方力量,将防范中小学生溺水安全工作落实到“神经末梢”,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网络。(下转2版)

(上接1版)

家校联动

将防溺水教育工作常态化

目前,南宁市防范中小学生溺水教育工作已成为常态化。

从4月起,全市各中小学校全面持续开展防溺水教育“八个一”活动,学校在防溺水教育上做到集会宣讲有要求、板报展示有图文、广播安排有声音,同时全面排查周边水域隐患情况、及时报告当地乡镇村委等,并加强对中小学生防溺水“六不”纪律教育。

同时,全市学校在暑假前集中开展防溺水教育活动,筑牢学生防溺水思想防线,让学生把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材料带回家,要求家长签署防溺水安全告知书并及时回收家长签名回执。据统计,南宁市中小学校共举办防溺水专题班队会近4万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3万份,设置宣传板报及电子媒体等9000块,发放致家长一封信114万份,在校园周边水域巡查排查隐患1932次,签订责任书23万份,成立学生防溺水互助小组1.6万个。

此外,各学校持续加强家校联系互动,提醒督促家长在暑假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管。放假期间,学校和班主任通过QQ群、微信群、电话、短信等方式定期和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假期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传达安全预防信息。

源头预防

联防联控齐抓共管防溺水

南宁市教育部门联合市红十字会共同开展防溺水知识培训,组织开展防溺水知识和技能进校园活动。

6月上旬,兴宁区邀请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专业人员进入10多所小学,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普及宣讲,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和防溺水安全意识;江南区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共20多场,参训医务人员近200人次、参训师生近2万人次。

南宁市还集中力量全面开展重点水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在危险水域隐患点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悬挂或放置游泳圈、长绳、长杆等应急救生设备器材,并广泛动员和组织市民、村委干部、村民等力量加强重点地段巡防。据统计,南宁市新增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牌1.2万个,新建防护栏、隔离带500余处,新配救生圈、长绳、长杆等应急救生设备器材近3000个。

7月14日,记者在南岸江滨公园二桥南段邕江水域看到,岸边已设置安全警示牌、救生设备器材等,保安和志愿者共同开展巡防工作。保安蔡连忠介绍:“只要是18岁以下的学生,无论是家长带来还是私自前来,我们都不准他们下水,现在已很少有未成年人来游泳的现象。”江南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兰海辽透露,保安和志愿者还会对那些不听劝阻的青少年拍照,通过网络及时与学校和家长联系,进而做好进一步的教育工作。

新闻推荐

因被告外出务工无法出庭,法院通过网络调解一起民间借贷案件 微信群远程开庭 半小时解决纠纷

见过微信语音聊天、视频对话、转账付款……可你见过用微信庭审开庭调解的吗?这一幕还就出现了!近日,江南区法院苏圩法庭首次...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