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 文明殡葬

南宁日报 2019-04-05 06:13 大字

通过公众开放日活动,市民对南宁市殡葬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报记者宋延康摄

本报记者吴青华

为传播文明殡葬新理念,弘扬健康向上的生命观和绿色生态的殡葬观,展示新时代殡葬事业新风尚,昨日,南宁市殡仪馆举行2019年绿色清明主题宣传周活动暨市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走进殡仪馆,“零距离”感受“人生最后一站”,这也是南宁市殡仪馆第四次在清明节期间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了解殡葬服务

助推阳光殡葬

陌生、冰冷、让人不寒而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殡仪馆一直是个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由于缺乏了解而存在一定偏见。2016年以来,南宁市殡仪馆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走进殡仪馆,接触殡仪馆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了解殡葬服务流程,倡导殡葬文明。

当天上午,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现代殡葬服务的“面纱”渐次揭开。报名参加活动的社会各界代表观看了宣传周展报,并参观了遗体接收、遗体冷藏、遗体化妆等殡葬服务环节,还现场体验了现代殡葬告别仪式。

全体默哀、致悼词、行三鞠躬礼、瞻仰遗容……模拟告别仪式上,伴随着低缓的音乐和司仪的引导,前来参观的社会各界代表们自发参与其中。作为当天参观的特色展示项目之一,现代殡葬告别仪式展示出南宁市殡仪馆特有的专业、温情、周到、贴心,使逝者的人生在此完美谢幕,并最大限度地抚慰生者。

大一学生秦同学参观后说:“来殡仪馆之前觉得很神秘,内心会有点害怕,但现在没觉得有什么忌讳,这里布置庄重,体现出对逝者的极大尊重。”

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主任胡鑫宁表示,活动旨在让参与市民亲身体验感受殡葬人如何践行“逝有所安,给生者慰藉,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的服务理念,进一步让公众了解殡葬惠民政策,消除对殡葬行业的误解和恐惧。同时,通过“阳光殡葬”这扇民生窗口,进一步提升殡葬服务的水平和满意度,接受公众和社会的监督。

推出惠民政策

倡导绿色公益

绿水青山,松柏葱郁、鲜花娇艳。公众开放日当天,记者在南宁市殡仪馆看见大多数祭扫群众手捧鲜花,馆内“烟火气息”逐渐被花束所替代。

“缅怀先人鲜花祭祀,绿色殡葬回归自然”“一束鲜花祭故人,南宁因你而美丽”……在殡仪馆内,随处可见倡导广大市民采取低碳方式祭扫的横幅标语,还设置了鲜花祭祀区。“在清明节这个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里,殡仪馆继续落实免除群众祭扫服务费的惠民措施,清明节免费为群众赠送鲜花和饮用水。”市殡仪馆工作人员一边介绍殡仪馆的服务内容,还一边向市民倡议,“我们倡导厚养薄葬的孝道理念、节地安葬的生态理念、绿色祭祀的文明理念,希望能从我做起,推动殡葬改革,文明祭扫。”

据了解,近年来,南宁市多个墓园先后推出壁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葬。“3月29日,2019年南宁市第6届公益花坛葬在青龙岗长安园举办,生态安葬骨灰共计180挂,奖补标准委800元/挂。”据胡鑫宁介绍,花坛葬是用特制的可降解骨灰盒放入花坛中,用花坛代替墓穴,在花坛上种植花朵代替墓碑。如今大家对节地生态葬的认可度已经越来越高,今年还计划举办一次节地生态葬——海葬,进一步推进殡葬移风易俗,营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

据悉,南宁市积极推行国家殡葬主管部门提倡的生态殡葬建设,以花坛葬为例,南宁市公益花坛葬自2014年举办以来,共安葬骨灰1376具,向群众发放奖补资金共计77.8万元。自2018年奖补标准提升至800元以来,群众反响良好,使得南宁市生态殡葬建设走在全区前列。

新闻推荐

父母以儿名义买房儿子能否想卖就卖

南国早报石慧琼整理父母以孩子的名义买房子女可否想卖就卖黄女士问:十多年前,我以儿子的名义在南宁某地段买了一套房子,房产...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