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丝绸上绣花 在刀锋上行走 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解除患儿痛苦

南宁晚报 2018-12-13 06:31 大字

面对不会表达自己病痛的新生儿、婴幼儿,他们通过精准、轻柔的手术,解决病人的痛苦;源于患儿的痛苦,他们用集体的智慧让一个发明获得了专利号;面对患有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的孩子,他们尽心提供帮助以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他们就是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外科的医护团队。

他们在“丝绸上绣花”

陈振添,市妇幼保健院外科主任。有着20多年临床经验的他每天面对最多的病人是不会表达自己病痛的孩子。如何帮助这些不知道述说自己病情的患者,还有也不懂如何表述症状的幼儿、新生儿解除病痛,是陈振添与外科团队工作的目标。

苏毛毛(化名),双胞胎早产儿,不到1000克的低体重,出生几天医护人员就发现整个人不对劲,但拍片、B超却都看不到那小小的身体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陈振添通过蛛丝马迹去发现问题,推论病情,判断苏毛毛很有可能是小肠出了问题,如果不及时动手术,早产的苏毛毛很有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甚至威胁到他的生命。

陈振添当机立断,与麻醉科、新生儿科联合作战,立即给苏毛毛做手术。手术印证了陈振添的判断,苏毛毛因发育不良出现了坏死性小肠结肠并肠穿孔。术后,苏毛毛立即被转入该院新生儿科,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术后一周,苏毛毛开奶、排便恢复。在上周四,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团队为其做了二期手术:肠造瘘还纳术(俗称关瘘手术),手术非常顺利。

新生儿的小肠薄如纸片,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手术风险非常大。“新生儿外科手术就像在丝绸上绣花一样,一定要精准、轻柔。手术医生就像在刀锋上行走,每一刀都不允许有任何差错。”陈振添说,每一台新生儿手术,都离不开团队作战。

他们的发明获专利

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副护士长闵筱兰工作繁忙,采访只能穿插进行。作为护理团队的一员,闵筱兰最开心的就是看到,经过她们精心护理的患儿健康出院。

每年的暑假,前来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做包皮手术的孩子特别多,以4~10岁的孩子为主。有一次,一个8岁多的孩子做完手术后跟妈妈去超市购物,坐在购物车上时夹扯到伤口,导致其到医院又做了二次手术。而因小肠坏死做切除手术的孩子,术后有一个切口,个别孩子因为引流不当,导致肛门外皮肤溃烂。

如何提高手术后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负责术后护理的闵筱兰及其团队发现问题后进行了探讨、研究,设计了一款特殊的短裤,包皮手术后的孩子穿上这款短裤后,就能避免他们抓到伤口,或是发生伤口意外扯伤。日前,这项设计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号。

而在针对引流的方面,闵筱兰与其团队也发明了一款引流管,术后使用这款引流管,就能很好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这项发明也已经申请了专利。

新生儿手术后,一般过6个小时才能进食。经过闵筱兰及其团队的临床观察,发现不允许进食的时间其实可以缩短。“对于几个月大的患儿,通过给安抚奶嘴,促进患儿肠胃蠕动,现在已经缩短到术后4小时可进食,患儿恢复得快,就可缩短住院时间,家长也不用那么辛苦了。”闵筱兰开心道。目前,这个课题已经申报。

他们帮患儿减负担

1978年参与工作的廖桂榕是广西有名的小儿外科医生,退休后的他于2014年11月底被反聘到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工作。

做完一台小儿外科手术后,廖桂榕神采奕奕走进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他刚刚为一名2岁半尿道下裂的患儿做完手术,患儿出生后一直发育不良,家长慕名前来找了廖桂榕无数次,希望他能亲自做手术帮助患儿解决问题。

廖桂榕说,4年来,每年开展30多例新生儿外科手术,各种先天性畸形病例都遇到过。作为小儿外科资深专家,廖桂榕尽心尽力帮助患儿解除疾病的痛苦。同时亲自带教,通过“传帮带”将精湛的手术技术传给年轻医生,促进整个团队救治水平的提高。

在为患儿解决痛苦、维持生命和提高生命质量的同时,他们通过落实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为贫困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11月20日,1岁11月的陆毛毛(化名)因泌尿系统及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到市妇幼保健院就医,了解他家经济情况后,医生主动告知、帮助家长申请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

据了解,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是由原国家卫计委妇幼司、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联合开展的救助项目,市妇幼保健院是南宁市3家定点医疗机构之一。

据介绍,18周岁以下、家庭经济困难、能够提供低保证明、低收入证明、建档立卡贫困户证明或村(居)委会等开具贫困证明的患儿,经临床诊断有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泌尿系统及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 、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五官严重结构畸形类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均可在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儿保科办理申请流程,自付部分超过3000元(含)、小于4000元的,补助额度为3000元。自付部分超过4000元(含)的,按自付费用的75%予以补助,最高补助额度为30000元(含)。对同一患儿同一疾病分次申请救助的,或同一患儿不同疾病分别申请救助的,项目只资助一次。

新闻推荐

南宁“好家风好家训”评选结果出炉 15日开启家风文化之旅,共同感受南宁浓厚的家风文化

市民积极送交“好家风好家训”参评作品本报讯(记者陈蕾)两个月时间征集了近600件参评作品,每件作品都述说着一个温情的故事,...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