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花果香 魅力绿城美名扬
南宁美丽的园林景观离不开园林工人的辛勤劳作。 黄小燕摄 北湖北路盛开的大花紫薇 青秀山美丽的园林景观 狮山公园美景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南国早报记者邹财麟摄
奋斗逐梦
[园林篇]
南国早报记者程浩楠实习生黄小燕
1949年12月4日,南宁市解放,当时市区里只有两座公园,城市道路绿化树200余株。自治区成立60年来,南宁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具有“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终年常绿、四季花开、花果飘香、热带风光”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1
开启绿化
1600人植树8万余株
据南宁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上世纪50年代,南宁市制定了增加城市绿化,逐步改善城市气候条件的方针。1951年3月,南宁市1600多人到人民公园植树8万余株,揭开了南宁绿化第一页。
1964年,南宁有了“林业教导大队”,负责市郊造林绿化工作。南宁全面推行“营养苗造林”,实行“包种、包管、包活、包成林”的四包制度,通过几年的努力,植树造林绿化5万余亩,基本实现“普遍绿化”。
1964年3月,南宁市园林局(现为南宁市林业和园林局)成立,颁布南宁市第一部园林绿化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同年,南宁市将垃圾填埋场建广场,现称“朝阳广场”。
2
因地制宜
“果树上街”享誉全国
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的冯延锋,1986年来到南宁市园林局工作,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园林设计师之一。11月8日,冯延锋向南国早报记者回忆道,在那个年代,学习园林专业的人很少。他算得上是改革开放后学习园林专业,到南宁市园林局做设计的“第一人”。
据介绍,上个世纪70年代,南宁市城市园林结合生产,因地制宜种植了各种果树、油料、香料和药用植物等,还充分利用水面养鱼、种藕。
南宁选择树形美观、冠大荫浓、生长健壮的乡土果树作为行道树,在道路两旁种植扁桃、芒果、人面果和木菠萝等一万多株。“果树上街”这一独特景观享誉全国。
3
设计理念
从传统园林到公园城市
1986年9月,冯延锋工作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竹子公园”的总体规划(竹子公园1994年11月正式定名为“狮山公园”)。竹子公园的前身为邕武造林站,根据那里竹子多的优势,冯延锋保留其自然山水骨架,将其规划成一个以展示竹子景观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金花茶公园是冯延锋工作后又一倾力打造的城市公园,从1987年首次规划,不断修改,直至1994年才完成最后规划定稿,并于1995年12月建成开放。当时,冯延锋采用的是传统园林设计理念,主要以中国传统园林如苏州园林、北方皇家园林的山水理念进行设计,模拟自然,构建山水的骨架。
如今,新的设计理念不断出现,如海绵城市、城市双修、公园城市等概念的提出,园林景观设计已从传统的营造山水园林向更大范围拓展,从更高的角度探讨和研究人居环境的建设,园林景观设计也成为当前热门专业之一。
4
需求走高
园林设计更要以人为本
周仕凡现任南宁市古今园林规划设计院副院长。他从2009年开始从事园林设计,当时便参与了邕江北岸公园的设计,在山水园林的基调上,为邕江北岸公园提炼了“山水如歌,盛世和韵”的主题。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他增加了一些特有的文化元素,如引入了广西特有的乐器“天琴”,来演绎“山水如歌”;用乔木与灌木的花以沿石花径等形式来打造“盛世和韵”的效果。除此以外,还融入了南宁市独特的疍家文化等。
周仕凡在做滨江一带的项目时,增加了更多的活动平台和亲水平台,以便让人们能近距离地观水,亲近自然。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周仕凡认为,时下,园林设计要以人为本。
在周仕凡看来,以人为本可以体现在较多方面,如人的需求、人的活动、人的参与等。现在很多公园都会增加一些设施,来提高公众的参与性。如设置一些声控的步道、光源,还有以前的灯一般采用插电式,现在则会考虑自然的、清洁、可持续的灯,如碳能等,“这也体现了人对环境的一种反思。”
新闻推荐
尊敬的荣和·悦澜山业主:在您的关心与支持下,我公司开发建设的荣和·悦澜山11号楼、12号楼、13号楼和11号楼对应1号地下室...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