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筑梦润物无声
又一个暑假即将结束,徐华的假期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接待学生,为他们答疑解惑:既有学习解题的思考,也有人生选择的关切。即使已是誉满八桂的教学名师,徐华依然坚持着这个刚从教时的“笨拙”办法――提前熟悉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然后在接下来的3年里因材施教。
记者前去采访徐华,一个刚被南宁二中录取、仅在招生宣传时见过一面的女生,带着满满两页纸的暑期计划前来请教,满意而归。她说:“徐老师的指导,给了自己即将展开的高中生涯稳稳的安全感。”
给学生和家长安全感和踏实感,正是徐华孜孜追求的。从教26年来,他时常追问自己“为什么而教”,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学生装在心中。
徐华说,做一个让人有安全感的引路人,首先要成为一名称职的科任老师。徐华教的是数学课,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他坚持在备课前期不用现成教案、不用教辅用书、不看参考答案,重新站在学生视角来研究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他创立“课前五分钟作业自主讲评法”,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了“重思维、重体验、重个体”的教学特色。
同事评价说,徐华不但书教得好,德育工作也是润物无声。徐华告诉记者:单凭课堂教不出优秀学生,教师的职责,要在态度、精神层面引导学生。他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法,把德育工作比作做菜放盐,精准施放。学生唐可?Q这样说:“徐华老师身上有一种魔力,带着茫然、沮丧走进他的辅导室,和他交谈之后,总能带着微笑和信心离开……”
为了让德育工作浸润学生心灵,讲台前、球场边、去食堂的路上、校园树荫下,徐华时常见缝插针地和学生交心。有时候,师生几人端着饭碗边吃边聊,研究题目,探讨人生。
徐华说,创造是教育的最大功能,把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变成理想的状态,就是一种创造。
徐华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等众多荣誉,但他对此看得很平淡。他说,最希望学生迎面走来,依然叫自己一声“徐老师”。
(转载自《广西日报》2018年8月24日一版)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龚文颖)8月24日,十二届自治区政协召开第五次主席会议。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主持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