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学·说 孩子童年“电子化” 家长该如何引导?

南宁晚报 2018-08-14 07:45 大字

就算是陪伴孩子出门游玩,不少家长仍在玩手机本报记者 宋延康 摄(资料图片)

■佟镝 黄潘清(实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孩子娱乐的标配,电子产品成瘾日趋“低龄化”,很多孩子假期不爱运动,宅在家里“机不离身”。不少家长也是“手机控”“电脑控”,甚至为了逃避孩子的纠缠,主动将手机和平板电脑拿给孩子玩。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对1~12岁孩子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还特别邀请南宁市菁英文化教育培训学校校长杨艳红参与讨论,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现象一“少儿低头族”群体日益庞大

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孩子过度依赖手机,有些孩子只有三四岁,就加入了“低头族”队伍。在接受调查的70名南宁市家长中,60%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家经常玩手机或平板电脑,其中,有80%的家长表示孩子一天花在看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时间为1~3个小时,大部分孩子玩手机或平板电脑主要是为了打游戏,也有一部分用于学习。所有接受调查的家长都表示,对孩子玩手机进行过教育和引导,有些家长甚至会以身作则,让孩子认识到电脑和手机只是一种工具,但是大部分家长只是简单地限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专家解答

给孩子多一些亲子时光,让手机回归工具本质

杨艳红校长认为,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电子产品,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孩子童年“电子化”有其必然性,那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电子产品中一些好的视频、图片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足不出户也能知天下事。但是家长要控制好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要让孩子明确电子产品的使用意义,如果是为了娱乐,就应该是完成其他事情之后才能玩。

除此之外,家长最好能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耐心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即便孩子在玩电子产品时也能陪着孩子一起玩,成为孩子互动的伙伴。如果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或者工作性质的原因,回家之后必须“机不离身”,那么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作上来,让孩子从帮忙做家务等一些家庭活动中学会分担,学会体谅父母,同时分散他们在电子产品上的注意力。

现象二家长寄希望于“电子保姆”

不少家长普遍感觉到,各类电子产品都有让孩子瞬间安静的“魔力”,为了避免孩子纠缠,他们会主动拿出手机和平板电脑给孩子玩。这种“电子育儿”的方式看似有效,却逐渐养成了孩子不良的习惯。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约63%的家长表示自己也是“手机控”“电脑控”,下班回家之后,他们也离不开手机和平板电脑,约37%的家长在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或者旅游时会经常玩手机。很多时候,家长拿出手机和平板电脑给孩子玩,是想自己抽空玩手机。长此以往,孩子与家长真正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少,电子产品就变成了阻隔亲情的冰墙。

■专家解答

3~4岁是网瘾种植期,用自然教育摆脱“屏幕依赖”

杨艳红校长认为,家庭应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家长不应把手机当成“电子保姆”。家长的纵容和无视会纵容孩子的“屏幕依赖”,成为孩子网瘾的“元凶”。若孩子过度沉迷网络,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受损等生理问题和患孤僻症、社交恐惧等心理疾病。但是家长们也不应该因噎废食,简单让孩子们与屏幕隔绝,而是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利用电子产品,让它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有益的工具。

那么,孩子几岁开始接触电子产品才合适呢?对此,杨艳红校长表示,3~4岁是网瘾种植期,这个时间能不用电子产品是最好的,但是由于电子产品已经遍布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很难做到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平时多与大自然接触,以此达到孩子思维成长对信息结构的平衡。毕竟孩子们通过屏幕了解的世界是冰冷的,而参天大树、山川河流这些大自然的美好需要孩子切身去体验。

新闻推荐

智能围棋对决精彩 顶尖棋手集结亮相

获得2018世界智能围棋公开赛公开组冠军AI代表(中)、亚军AI代表(右)和季军AI代表(左)在赛后合影。文武摄8月13日,2018中国围棋大...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