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地到生产线,一包白砂糖要经历的生产流程,他见证了19年—— 一位制糖工的“甜蜜事业”
进入南宁香山糖厂19年,从种植甘蔗到白糖包装成品,从田地里到生产线上机械手的每一个动作,一包白砂糖要历经的生产流程,梁荣强兢兢业业地见证了19年。制糖,已成了他无法割舍的“甜蜜事业”。
今年,作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梁荣强站上了五一表彰大会的发言席,他说:“糖厂里有两个我。一个‘我\’在露天的田地里流汗,挽着裤腿插苗、施肥,需要干劲和力气;一个‘我\’在自动化的厂房里,操作机械、软件,监察生产流程,需要谨慎和心细。”梁荣强说:“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能获得这样的荣誉,真是既光荣又感觉到了千斤重的压力。”
两秒排除障碍
“没有厂家技术员的指导,也没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梁强荣回忆,在2016年的新技术新设备改革中,香山糖厂成为南宁第一家实施自动化包装的企业,安装了白砂糖全自动装包和码垛系统,但是糖厂却因此陷入了另一个难题——机器经常停滞不运转。
机器自动上袋率低、夹包不准,缝包的时候合格率也会很低。于是,梁荣强每天蹲守在机器前,观察设备的运行。他自己动手改造一些小零件,加长折边导向板,试着解决夹包、堵包的问题,用铝板做成挡袋板,提高了上袋的成功率。这些小改装一举解决了新设备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使全自动装包系统由原来单班装包量不足150吨提高到了440吨以上。
机器能正常运转后,梁荣强继续蹲守机器,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骄傲地说:“我两秒就能排除一处障碍。”梁荣强总能赶在机器出故障之前及时纠正调整机器。他说,这些全多亏了平时积攒的经验和专业技术。
如今,连隔壁糖厂也知道梁荣强的大名,生产线上的机器出现故障了,大伙儿总会第一个想到给梁荣强打电话。“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给他打电话,他总能很快赶到。”车间党支部书记莫玉观评价梁荣强说,大家都愿意找他帮忙,梁荣强也乐意去帮大家。
小技巧种出高产量
如今,梁荣强已是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香山糖厂制炼车间的工段长,但他还是长期下田全程安排、指导甘蔗种植。老梁说,种植甘蔗,这是他的“老本行”。
2016年,制炼车间积极响应厂部号召,在陆斡社区承包了3110亩土地种植甘蔗。当时甘蔗基地的管理员是个新手,理论知识不少,但就是种不活蔗苗,眼看着蔗苗死了一大片。
车间领导着了急,找到梁荣强。接到任务的梁荣强去到田地实地察看了蔗苗。“下雨多了,影响成活率。”梁荣强当即指出病因,“还有一个原因是施肥过多,造成作物细胞失水后枯萎,也就是烧苗。”了解情况后,梁荣强及时调整了工作重点,对于新种或补苗的地块,及时调运蔗种安排人工种植。
“我去了之后就改用了新的办法种甘蔗,一个是不施肥,还有一个巧招就是不盖土,或者只是盖薄薄的一层土。”谈到自己用新方法种植的甘蔗,梁荣强笑开了眼:“水田作物的成活率一下就提上来了,基本上能达到94%。”
在2016年至2017年的榨季,满载着甘蔗的大卡车有序排着长队,依次驶入厂区到喂蔗台前,过磅、传送,工序一个不落。一捆捆新鲜、粗壮的原料蔗倒入输蔗机,再由输送带送进了压榨车间。经统计,进厂原蔗料2300吨,全茎种5035吨,尾茎种34吨。
而2017年至2018年榨季进厂原料甘蔗高达1万吨,平均亩产量达6.5吨,最高单产达7吨。梁荣强的成功,给甘蔗种植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把工作做在前头
新设备使用将近两年的时间了,梁荣强每天上班还是会提前来检查是否有机械故障。“把工作做在前头”已是他的习惯。多年来他所在工段实现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年度内工段生产安全率达到100%。
成为工段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梁荣强的肩上挑起了更多的责任,怎样与班长沟通,怎样完善班组的各项管理制度,成了他经常且必须好好思考的问题。梁荣强利用平时设备检修、新设备安装、设备消缺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对岗位工进行实地操作培训,私下里也会安抚觉得工作太累的工友。糖厂对于梁荣强来说,就像是另一个家,却比真正的家还占用了更多的时间。
“三班工友轮流值班,每天我们要生产1200吨的糖,上榨季产糖12万多吨。”梁荣强感叹道,“即使是下班时间,工厂的机器出现了故障,车间的相关员工也必须在10分钟内赶到。”除了平时的工作,梁荣强也鼓励支持员工参与厂内各项文体活动和培训活动,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19年的坚持,曾获得2016年南宁工人先锋岗称号和香山糖厂劳动模范等称号,梁荣强在这个岗位上的实干与付出赢得了大家的肯定。他感慨地说:“这些荣誉不是我个人的,都凝聚着我和工友们的汗水。”
新闻推荐
刘锐耐心地听患者讲述病情。大健康健康养生南国早报记者:王茗园正当夏季,骄阳似火,南宁很多医院的门诊接诊的中风、冠心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