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信失信”者付出代价

广西日报 2018-03-22 07:58 大字

孙维国

男子声称没钱坐车,主动将晓玲(化名)加为微信好友,并承诺回到柳州马上还钱。晓玲没有想到,男子得到100元钱资助后,转身就把她的微信拉黑。微博上,有网友反映曾在南宁地铁站有过类似遭遇。南宁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民警表示,凡是遇到求助人员,最好的办法是帮助报警,或者引导求助者到附近警务站(室)求助处理。

钱到手立马微信拉黑,借同情之心来骗取他人钱财,此举不仅是对他人爱心的践踏,更是典型的不诚信行为。现实中,类似这种借助微信行骗的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除了假装大学生求路费,还有微信转错账给他人,对方不愿归还,并拉黑玩失踪。至于各种微信推销的商业失信行为,发生的情况更多。

上述种种失信行为,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借助微信这个信息工具。面对频频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微信失信行为,上当受骗者的损失往往难以追回,让人倍感无奈和无力。如此,不仅污染了网络生态,而且助长了失信者的嚣张气焰。面对微信失信行为,我们不能总是让失信者逍遥法外,必须要让失信者付出代价。

既然如此,治理微信失信行为,执法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作为微信运营方有责任,共同来治理微信失信行为。比如,假装大学生求路费,钱到手后立马微信拉黑的男子,微信运营方应将男子真实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然后,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对其进行失信惩戒。

当下,公民个人信用建设正在推进完善,一时失信会给以后生活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譬如,留下信用污点,买房、买车难贷款。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得不偿失。这样才能戳到微信失信者的痛处,让每一个人不敢再借助微信行骗,不把法律法规当回事。

新闻推荐

财产调查员为执行法官减负

■法治实践本报南宁讯(记者/王春楠通讯员/苏灵艳)“减负增效”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个热点话题。近日,南宁市江南区法院执行局建立执行案件财产调查员制度,专门负责到被执行人住所地实地走访调查财...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