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玩网游 偷刷妈妈3万元 因当事人未成年,其母要求网游运营商退款
近日,南宁市一名15岁的高一学生,为充值买装备玩网游,悄悄记下母亲陈女士的银行卡密码,利用手机快捷支付进行消费。几天后,陈女士发现卡内余额不对时,已经被刷掉了约3万元。由于小孩尚未成年,她要求网游运营商退款,但对方迟迟没有明确态度。
陈女士在南宁一家单位做财务工作。7月9日上午,她在建材市场买了件小家具后刷卡,随即收到了银行短信提醒。让她惊讶的是,明明卡里有3万多元,买件几百元的家具后,竟然只剩下几十元了。当时,她还以为商家弄错了,但仔细核对后,发现商家并没有多刷。
卡里的近3万元怎么就不见了呢?是手机中毒了,还是被人盗刷了?陈女士首先想到了报警,辖区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建议她先查询一下银行明细,然后再做处理。银行对账单显示:近3万元支出,总共分为8笔,从6月29日开始,都是通过支付宝快捷支付消费的,最大的一笔8000元,最少的一笔也有1000元。
随后,陈女士拨通了支付宝客服电话,工作人员介绍,陈女士转往支付宝的钱最终到了一家网游公司的账户。暑假后,儿子华华(化名)一直都在玩游戏,陈女士猜想,钱应该是被儿子用掉了。追问之下,华华也承认,卡确实是他刷的,他玩的是一款名为“弹弹堂”的网络游戏,钱都用来买游戏装备和点卡了。华华说,妈妈有时在家处理单位账目,用手机转过账,他就悄悄记下了银行卡的密码。
事情至此似乎已经明了,但还有一个疑问,每次支付时,陈女士的手机上怎么没有收到短信提醒呢?原来,华华每次消费都有短信提示,只是每次收到短信后,他都会立即删除,以免父母发现。
根据文化部《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应保证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注册,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据此,7月10日,陈女士和网游运营商取得了联系,希望对方退回儿子在游戏上的花费。网游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将在3天内给出答复。不过,直到7月14日下午,陈女士也没有等来运营商的答复。
按相关法律法规,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合同有效。但纯属获得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律师林小莲说,本案中,华华花费数万元购买游戏服务的行为,和他的年龄、消费能力不相适应,他购买点卡、游戏装备形成的合同,效力待定。现华华的父母已明确拒绝追认合同效力,因此这种购买行为形成的合同是无效的,如协商不下,陈女士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据《南国今报》)
新闻推荐
白衣女子伸手挡住车门8月24日,南宁地铁1号线百花岭站的地铁车门正在关闭,一名白衣女子因为急赶这趟地铁,居然伸手挡住车门往车厢里冲,导致地铁延误行驶,好在女子身体并未受伤。据南宁市公安局地铁分局...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