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山开出致富路 千年绝壁变通途 马山县古寨琴榜屯村民历经9年凿出一条6公里“天路”,演绎现代版“愚公移山”
?畅通出行路,打通致富路本报通讯员蒋谭鲜摄
■本报记者韦东 通讯员蒋谭鲜 韦绍群
“英雄杰士可摇山众志成城多壮志千载屯萝顽石潮齐心合力推山倒”,这几行字写在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琴榜屯的峭壁上,见证着琴榜屯村民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带动下,以坚韧不拔的勇气战天斗地,誓把天堑变通途的勇气,历经9年时间,硬生生地从山里“抠”出一条通道,演绎着现代版“愚公移山”。
道路打通了,琴榜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这条“畅通线”变成了致富路,源源不断地把村民生产的农产品运出,给村民带来了希望、幸福、财富……2020年,全屯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群山成“牢笼”村民吃够了苦头
古寨瑶族乡古棠村琴榜屯是南宁市三个瑶族乡里,人居海拔最高的一个屯。屯里的琴榜山更是高耸入云,站在山顶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峰林山海着实壮观,然而这些山峰却成了村民与外界通联的最大障碍。“贫穷”二字,曾是村民祖祖辈辈身上的烙印。
2009年前,琴榜屯是马山县唯一不通公路的村落,交通落后严重制约了全屯的发展,以致村民生活水平低、文化水平低。出乡需要走小路,通过险峻陡峭的峡谷才能到达外面世界。36岁的村民潘云炼回忆起上小学时的情景:“当时还没有通大路,走小路去上学,从家里走到古棠村部学校差不多要2个小时,发洪水的时候,小路被淹,只能游泳过去,中间游累了就爬到树上休息。”
都说靠山吃山,村民却无法“吃山”。交通不便,农副产品、中药材运不出去。守着金山银山,却只有受穷。“我们在大山里生活,吃尽了苦头。”退休老师潘日球说,走山路太困难,家里养的猪、牛以及种的农产品都难以拿出去卖,一头猪要4个甚至更多的人轮流抬到5公里以外去卖,回来还要招待帮忙的人,扣除这些费用,养猪挣不到几个钱。女儿嫁出去易,媳妇取进难。年轻女孩一旦出了大山,就再也不愿回头。由于路不通,没有姑娘愿意嫁到村里来,也阻挡了与外界互通有无,有的老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家门,守着大山遗憾终老……解决出行难问题,成了村民最朴素的愿望。
劈山通天堑上演新版愚公移山
“要想富,先修路”。村民做梦都想“移走大山”,彻底解决村子的交通问题,改变祖祖辈辈贫穷落后的面貌。
2000年,在古棠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和琴榜屯老党员的带领下,琴榜屯成立了修路指挥小组,请来专业人员进行测绘,发动村民集资买来钢钎、铁锤,按人口和土地分配路段米数,任务落实到户。经过筹备,村民扛起钢钎抡起铁锤,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劈山开路。“愚公能移山,我们也能挖山。”老党员潘日超鼓励大家。
修路过程困难重重。凿山设备简陋传统,进度缓慢,村民多次自筹资金购买风钻等爆破设备;没有技术加持,开山徒增难度,屯里派人去学习爆破技术。资金和技术想想办法总能解决,但是开山的危险却无处不在,为了挖山,要用绳子把人吊到半山腰的峭壁上去打炮眼、搭架子,稍不留神就有坠落山崖的危险。村民在修路过程中,有的被滚石砸中腿,有的被落石击中腰,但没人中途退缩。
凭借着这股信念,琴榜屯村民一点一点地艰难前进,历经9年,一条全长6公里、宽5米的“天路”终于凿通,顺利地和外面世界联通。打通路面后,2016年,政府对琴榜“天路”投入121万元实施路面硬化;2018年,投入87.6万元落实道路防护栏安全工程,完善了道路的安全设施,让通行更方便。
打通致富路乡村振兴有了盼头
6公里长的绝壁山路修好后,琴榜屯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村民因地制宜地发展起了蜜蜂产业,“甜蜜事业”走在幸福的大道上,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300元提升到2020年的12000元,不少村民开上小车,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
“以前要两三个小时才到古寨街,通路后半个小时就到了,买卖东西很方便。”村民潘正珍高兴地说,现在,大家不断尝试发展产业新路子,利用优势的地理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实在在地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古棠村第一书记周理称,琴榜屯的“愚公”敢于设立远大的目标,9年持之以恒奋斗,劈出了一条6公里的“天路”,实属不易。眼下,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征途漫漫,需要再次唤醒琴榜愚公精神,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主动战胜一切困难阻碍,书写瑶乡乡村振兴的奇迹!
新闻推荐
广西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未来几天南宁等地仍有较强降雨
本报讯(记者赵金玲)昨日傍晚下班时,一场急而快的雨袭击了南宁城区,让不少上班族措手不及。当天,广西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
马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