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槌擂响撼八方 马山会鼓情飞扬

南宁晚报 2020-07-08 06:50 大字

■本报记者韦东通讯员黄慧琴 李海瑛

气势磅礴的会鼓是马山县壮族人民独有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马山县壮族会鼓始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清代,最初是人们用以驱鬼镇妖、外袭警报、祈求吉祥的仪式。因敲起来令人热血沸腾,渐渐地形成了一项民间娱乐活动,流传至今。经过申报,2008年11月10日,马山县壮族会鼓被列入广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审组评估,马山县获授予“中国会鼓之乡”称号。

激昂鼓声如千军万马奔腾

马山会鼓源自壮族“守月鼓”,最初只是驱邪逐疫、祈福纳祥的符号,如今有了更丰富的内涵。阵阵鼓声响如春雷,敲来春雨润田野,敲来红土万物生,敲来生活甜如蜜,敲来城乡日新月异。作为马山县传统文化的会鼓,已经成为外界了解广西、了解马山的一扇窗口。

马山壮族会鼓的主角是鼓,配角是锣和钹。鼓者声音洪亮、浑圆、厚重,钹声和锣声则十分清脆。会鼓所用的鼓一般为牛皮鼓,选用木质坚硬且粗大的樟、榕、枫等原木挖成空心制成鼓壳,两头盖上牛皮,用竹篾或铁丝从四周把两头牛皮拉紧后晒干而成。随着“鼓王”槌响鼓面,霎时间鼓声震天,锣叉齐鸣,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激昂的鼓声撼动四面八方,让聆听者情不自禁热血沸腾。

马山会鼓有多种打法,包括混鼓打(序曲)、狂欢鼓、舞龙鼓、扁担鼓、花灯鼓等,中间还有各种插曲鼓。会鼓由多人协作,鼓、锣、钹音色配合默契,富有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享誉海内外会鼓传友情

在马山,每到重大庆典活动或者庆祝丰收、村寨喜事,人们都会抬出会鼓,用鼓声尽情表达喜悦心情。那时那刻,整个壮乡瑶寨一片欢腾热烈的海洋,一浪高过一浪。

会鼓作为马山的传统文化,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同样也享誉海内外。其作为壮乡的“明星节目”,经常到各地进行文化交流,传递友情。2008年,壮族会鼓被选为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南宁站表演节目;2009年6月进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2010年8月亮相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2014年12月为世界体操锦标赛开幕式“擂鼓”开幕,以雄浑之音震撼来自世界各国观众……

自2016年以来,马山壮鼓队每年都赴台湾进行表演交流,年年都有新火花。在台湾花莲县参加丰年节等活动时,壮乡会鼓的独特风采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喜爱;在街道上巡演时,更是引来了大量观众,为马山会鼓喝彩。

2岁萌娃敲响传承新希望

壮族会鼓如今已成为马山县特色民俗文化品牌。马山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通过各种形式广泛传承和发展会鼓文化。

2019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广西马山站)现场,2岁萌娃张子彦用稚嫩的双臂擂响了马山会鼓,备受关注。“我们家里没人会打鼓,他1岁多时去广场听过后回来自己学着敲,没想到也敲得有模有样。”张子彦的母亲韦秋莹说,家里人发现了他的天赋,于是买了一个小会鼓,原本只是给他娱乐,没想到这一擂兴趣更浓了,而家里人也很支持。马山会鼓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

目前,马山县通过举办鼓手辅导班、邀请本土专家或本地鼓王现场指导等方式对传承人进行培训,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把优秀的民间艺人列入传承人范围,进一步壮大了村屯会鼓传承。同时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选定马山中学、民族中学、里当初中等21所学校为试点学校,给予重点扶持。截至目前,已培养了1000余名中小学生鼓手,成为马山壮族会鼓新的继承人。

新闻推荐

工地施工突遭意外 维权之路一波三折 历时6年受伤者终于拿到补助金等费用共计27万元

■本报记者陆增安通讯员张菁6年前,马山县周鹿镇的韦世迎在工地施工时发生意外受伤致残,经南宁市、自治区相关部门认定为工...

马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