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库区移民过上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周映通讯员卢明发
宰鸡杀鸭、蒸粽子、炒腊肉,爆竹声声、短笛悠悠……春节前,走进马山县金钗镇乐滩水电站马山库区移民居民点,记者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由于乐滩水电站建设需要,这个居民点搬迁安置库区移民涉及2个村6个经联社34户101人。这些年,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金钗镇内的安置水库移民摇身一变成了“包租公”“包租婆”,居民点超市、饭店、维修店也随处可见,俨然小城镇的模样。
“开始搬过来时,心里还不踏实,怕生活无着落。”今年快70岁的马山县金钗镇水库外迁移民蓝启良曾在乐滩水库边住了半个多世纪,2008年搬到金钗镇时,他担心住不习惯、吃不好,担忧找工作和小孩上学问题……如今看来,这些担心完全多余。从库区搬到镇上后,蓝启良一家在金钗镇政府所在地安家落户,土坯房变成3层小楼房,大彩电、摩托车一应俱全,儿子、儿媳妇在镇上经营的百货店和服装店有声有色,一家4口人生活滋润、幸福美满。
为帮助该水库移民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马山县相关部门征用距移民安置点2.3公里的原金钗园艺场耕地352.47亩,作为外迁移民点生产用地,解决了移民生产问题。划拨专项资金给金钗镇中心小学,增设一个班的教学设施,安置点移民子女就近就读金钗镇中心小学。按照相关政策发放后期扶持基金,每人每年600元,从2006年开始,20年不变,保障外迁移民的正常生活。
此外,马山县通过生产扶持项目、劳动力技能培训、职业教育项目集中发力,提升了水库移民的就业本领。
水库移民们有了底气,“以前在库区,讨个老婆都不容易。现在交通方便、生活环境好,日子越过越好了。”蓝启良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罗琦“有了‘门慢卡’,再加上各项减免费用,一年下来能省下不少看病的钱,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起上个月在镇上办...
马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