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人,一辈子,守着那个乡 ——记马山县加方乡司法所所长莫洪林

南宁日报 2017-04-24 06:04 大字

本报记者 潘薇薇

山路十八弯,车在崎岖的路上飞驰,溅起的石子掉落深山。

你可曾想象,一天要走五六个小时山路,如何能坚持?你可曾思量,23年只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马山县加方乡,是山坳坳里的一个小乡镇。这里民风淳朴,人情味重,凡事更多讲的是一个“情”字。这里有一个汉子,懂人情,明事理,会说话,他用了23年的时间只做一件事——调解。

他,就是马山县加方乡司法所所长莫洪林。乡里人都亲切地叫他“老莫”。

老莫来了

“老莫来了!”在加方乡,乡民们一看到所长莫洪林,心中对他既敬畏,更敬佩。敬畏的是,莫洪林廉洁公正,一身正气,有些村民甚至有点儿害怕他。敬佩的是,莫洪林办案不偏不倚,自他上任以来,加方乡从未有群体性上访和“民转刑”案件发生。

可23年前,在加方乡土生土长的莫洪林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成为“金牌调解员”。

马山县,这里自然资源丰富,高耸的石山中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然而,这一座座高山也成为人们认知外界的一道道屏障,鲜与外界接触的乡民世世代代淳朴本分,书读得不多成为他们法律意识淡薄的根源。莫洪林的工作,就是当人民发生矛盾时出面调解。然而,调解并非那么简单,这个讲人情世故的社会,法律的白纸黑字显得无情和苍白。莫洪林用六个字描述了他的工作:先讲情,再讲理。记者不解,于是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2015年5月30日16时左右,加方乡一处采石场发生了民工意外伤亡事故,死者家属提出了60万元的赔偿要求,但这和业主只想赔偿20万元相差甚远,调解陷入了僵局。直至次日凌晨3点,死者家属和业主仍各持己见。“当时政府的领导都认为双方意见分歧太大,现场调解难度大,要求走法律程序。可是走法律途径意味着时间会拖更久,这影响采石场的正常工作,矛盾会加剧,后果不堪设想。”莫洪林道出了其中缘由。

调解是最快速的解决方法,莫洪林坚持不走法律途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22个小时的工作,莫洪林最终竟说服了双方当事人,以42万元赔偿解决了问题。

“当时莫所长已经快30个小时没有吃东西了,就靠5瓶水支撑下来,后来还是由我们搀扶着他回去。他太敬业,也太辛苦了。”一名政府机关人员提起这件事,由衷地敬佩老莫。

老莫很清廉。近年来,虽然加方乡司法所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但办公设备紧缺。为维持正常的办公活动,莫洪林多次拿出微薄的工资进行垫支。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用工资垫支办公设备费达4万多元。在开展涉及当事人利益纠纷的调处工作中,他坚持顶住“人情关”和“金钱关”。在钱的诱惑、权的压力下,也动摇不了他执法为民的信念,时刻保持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多年来,他在办案中拒绝说情百余次,拒贿退贿折合人民币近万元。莫洪林这种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以身作则,克己奉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论事不论人,法规为准绳。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老莫在开展调解工作中顶住了“人情关”和“金钱关”,时刻坚守勤勤恳恳工作、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这便是人们对他的敬畏之处。

老莫爱才

莫洪林其实很寂寞,因为加方乡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就只有他一个——既是调解员又是所长。在加方乡17个村的3万多名百姓中发生的一切纠纷矛盾,哪怕是轻微的交通事故,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莫,就再也没有其他人。

“这里的老百姓太需要他了,老莫不容易。”加方乡的干部们说。

“不是没人愿意来,是加方乡太特殊,很多乡民不会说普通话。以前有几个小伙子来跟我学习,他们能吃苦耐劳,就是不会说土话,和乡民交流起来实在是太困难。”莫洪林告诉记者,由于语言的障碍导致事倍功半,这些年轻人只能选择了退缩。

一天夜里,莫洪林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着:要是再无人接班,今后乡民的矛盾纠纷谁来排解?第二天一早,他广发“英雄帖”,要求却很简单:能说土话,有耐心,有恒心。这一等就是好几年。 好不容易盼来一个人,最终因为辛苦放弃了。

然而,时间让所有的未知充满了戏剧的色彩。

黄覃浩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回到了加方乡,见的第一个人就是莫洪林,可老莫一开始并不看好这个小伙子。

“你确定要和我一起为乡民出谋划策?调解需要耐心,更需要公正,你能做得好吗?你来和我共事,招人是我的个人行为,政府是不给你发工资的,你的经济问题怎么解决?”

莫洪林一连抛出三个问题,让这个小伙子顿时不知所措。黄覃浩想了一下说:“反正我就是能做得好!”

没想到,黄覃浩和莫洪林竟然默契十足——当时加方乡司法所没有办公楼,两人就在门卫处办公,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让群众少走路;他们一起徒步在各种羊肠小道,摔跟头,相互搀扶,渴了就喝山泉水,热了就一起在大树下乘凉……他们就这样相互扶持着工作了一段时间,这个小伙子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乡民的认可。

“有事找老莫,有事也可以找小黄。”听到乡民的这句话,莫洪林很是欣慰,看着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接班人逐渐胜任工作,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可是工资却成为摆在两人面前的棘手问题。于是,莫洪林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半发给黄覃浩,工资不多却逐渐增加,这小伙子感受到了老莫的真心。

铁汉柔情

英雄之心,比高山更宽广;英雄之泪,如岁月般苍凉。

1996年1月,山里的空气冷得刺骨。一天的清晨,忠党村两户人家借林地纠纷问题将多年积怨一泄而尽,闹得不可开交。得知情况后,莫洪林立马披上大衣就往外跑。当时的加方乡,山路陡峭,石头多,步行是最方便的出行方式。

莫洪林以最快速度走了5个小时山路才来到忠党村,经过调查发现这起林地纠纷是因为标识不清而产生的。以前人们分地多是口头协议,没有白纸黑字立字据。莫洪林劝说两家人各退一步,没想到这事情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当纠纷解决完了,他才想到了家里发着高烧的4个月大的女儿。当老莫对记者讲述这段往事时,他和妻子至今还是心如刀割。“尽管女儿最后转到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但高烧最终将女儿变成了植物人。”

之后的几年,莫洪林一直不断责备自己、折磨自己。每当提到女儿,这个能说会道的男人沉默了,这个坚强的男人被打倒了。

“如果你不去搞调解,乡民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没照顾好女儿,我也有错。”妻子不希望丈夫就这样颓废下去,想要把他骂醒,“我们不会放弃女儿,家里的大小事以后我来承担,你不用管!”

这一席话惊醒了莫洪林,他握起妻子的手说:“跟我在一起你就没有享过福,以后要更辛苦你了。”

一个人,一辈子。这个历经23年平凡而伟大的故事,还在那个乡继续上演着……

新闻推荐

***让东良村焕发生机

(上接1版)一派繁忙景象。从2015年开始,东良村利用200亩丢荒多年的耕地,发展了花甜糯玉米种植项目,大力培育农业支柱产业,并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共同脱贫。贫困户可以通过贴息贷款、土地等形式入股...

马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