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壮族刺绣:一针一线绣出壮文化

南宁晚报 2016-07-01 15:33 大字

蓝淋(左)和技师正在制作壮绣藏品符合市场需求的壮绣产品众多把壮绣作品缝到衣服上,衣服便充满壮族风情壮绣制作过程

设计构思好图案后,将图案画在纸上将画有图案的纸印在准备好的布料上用针线绣出图案将绣好的图案缝制到所需的产品上

■本报记者 黄呈开 文/图

一针一线,绣的是家族五代人传下来的独特技艺,绣的更是壮族先人300多年来逐步形成的独特文化风情。广西壮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蓝淋是高级刺绣技师,她的壮族刺绣作品曾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嘉宾礼品及2014年在南宁举行的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各国首脑贵宾指定礼品,曾受邀在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展出并收藏,产品还销往国内和国外20多个国家、地区。可以说,她的一针一线都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着壮族独特的文化风情。

壮绣蕴含独特壮族风情

马山县地处内陆偏僻地区,解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商品经济并不发达,衣服、被子、枕头、鞋等生活用品多是自给自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通过种植剑麻制作布料,并用这些布料制作衣服等生活日用品。制作这些日用品的任务大多落在了家中女性的身上。为了让这些日用品看上去美观大方,她们把太阳星芒纹、水波纹、花草鸟兽等日常看到的美好事物绣在上面。有的图案表达了壮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则用于祈福驱邪。这些刺绣品便是马山县壮绣的雏形。

经过数百年的技术积累,马山人用平绣、堆绣、打籽绣、盘绣等丰富细腻的针法,将太阳星芒纹、水波纹、花草鸟兽等绣在了常用物品上,这些物品色彩绮丽,构图紧凑、饱满,具有独特的壮族风情。

言传身教传承独特技艺

广西壮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蓝淋说,当年她的奶奶承担了为家人制作衣服、被子、枕头、鞋等的工作,她还将制作技艺传给女儿甚至是孙女,以便出嫁后所用。出生于1974年的蓝淋从奶奶那里传承了壮族刺绣的技艺。

“听奶奶说,祖上曾是大户人家,刺绣是家族中女性必学的一门技艺。”蓝淋说,若是在古时,她也算是壮族大户人家的大家闺秀。奶奶和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壮绣在蓝淋的血液扎下了根,不管后来求学、工作或生活在哪里,她都没有忘记自己是家族壮族刺绣的第五代传人,她得想办法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马山壮绣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就想把他们做成商品出售,这样既能有收入,又能把它传下去。”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蓝淋和家人沟通,并取得了家人的支持。10年前,她辞去了工作,专门做手工刺绣。

市场化助壮绣走向世界

尽管事前做了很多的心理准备,但刚创业时的艰辛仍让蓝淋几乎放弃。“要不是家族的使命和家人的支持,我可能早就放弃了。”蓝淋说,刚开始绣出来的作品除给博物馆用于收藏之外,几乎没有人买。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将壮绣产品分为壮绣藏品、慢服饰、慢家纺、慢潮流等四个系列,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这一次蓝淋走对了路,她所绣出来的产品逐渐有了销量,先后销往国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人通过她的产品了解壮族和壮族文化,并赞叹不已,这让蓝淋颇有成就感。

记者在蓝淋工作的“壮美坊”看到,她和一名技师正在按一块黑色布料上的图案,制作一幅壮绣藏品。这幅藏品是按博物馆要求定制,预计需要花费近两个月的精力来制作。在她的展厅里,展示有枕头、包包、衣服、布娃娃、壮族服饰等产品。“绣在衣服和包包上比较简单,初学的技师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在家里就可以拿工资,很多人都愿意跟我们做。”蓝淋说,目前“壮美坊”有数十名技师,她们的存在意味着壮绣有了传承人,壮绣这门技术在她手里又传给了下一代,这是让她最开心的。

新闻推荐

七乐彩头奖再次空缺 213万奖池金值得期待

在11月3日晚的七乐彩第2010129期开奖中,全国彩民又一次错过了摘取桂冠的机会,但来自8个省市的彩民还是有幸分享到了当期产生的11注单注奖金2.7万元的二等奖。作为福彩全国联销游戏中的中盘玩法——...

马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