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秀竹常青人欢笑 ——访马山县古寨瑶族乡

广西日报 2016-06-12 21:27 大字

本报记者 曾永联

举目看山,那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丛丛竹子,竿粗节长,直达山顶。从悬崖峭壁上垂吊下来的竹梢,苍翠欲滴。

低头看?,家家户户从房舍里伸出一条细管,上山崖,跨峡谷,进竹林,把涓涓细流引进农家,保持着一缸缸清澈透亮的甘泉。“叮咚”的流水声,就像山里人生活的音符,越奏越动听。

6月上旬,记者在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山山 ,看到的是一幅幅生态美景,听到的是一串串幸福笑声。乡党委书记覃庆华告诉记者,到6月上旬,全乡种竹农户达6078户,占全乡总户数98.9%,现有竹子175万丛,人均82丛;已成竹可以间伐140万丛,价值超2亿元。仅竹子一项,去年全乡农民获纯收入410万元;今年1-5月,全乡农民纯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3%。

过去,古寨瑶族乡素以山多、地少、灾重出名,全乡分布在锅底似的?场里和陡峭山坡上的耕地,每年不是旱就是涝,玉米十种九不收;该乡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人均有粮在80公斤上下。

乡领导经过调查,了解到山外市场需要大量竹产品,而本乡石山适宜竹子生长,况且一些农户已靠种竹脱贫致富。于是,他们发动群众大种竹子。

第一年春天,村民们纷纷扛着钢钎和铁锹,分头到自家承包的石头山上寻找土窝,把竹苗一窝一窝地种下去,全乡共种下竹子47万丛。此后,他们年年种竹,越种越多。昔日光秃秃的石头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竹林。

如今,全乡从事竹编生产达4650多人,生产竹筐、果筐、竹垫等竹具20多个品种。广东、福建和东北等地老板纷纷慕名上门收购,一批批竹具销往大江南北。今年以来,全乡销往外地的竹制品超过15万多件。

记者所到之处,看见一幢幢白色的楼房掩映在翠竹绿树之中。

古棠村民潘爱荣正在请人施工兴建4层楼的钢筋水泥楼房。他乐呵呵地说,几年来,他间伐竹子加工竹筐、竹箩、竹垫纯收入23万元,最近到县城买钢筋水泥回来建楼房。据了解,目前,该乡已建有钢筋水泥平顶楼房占总农户85%。

山上种竹后,森林覆盖率达84.7%,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山上清风徐徐,石缝间泉水叮咚;山腰筑起的水柜,四季水盈如镜;山窝地干硬的泥土变得松软湿润,山脚地里的玉米亩产成倍增长。去冬今春,山外大旱,不少地方玉米无法种下,而古寨的玉米在3月间已是一片绿油油了。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一群猴子在山上追逐嬉戏。“猴群的出现,是大种竹子的结果。”代乡长蓝云说,青山绿水是脱贫致富的源泉,带来了勃勃生机。

马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