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印记 别样“三月三”
壮族三声部民歌。
今报记者李丽/文 苏华/图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等少数民族人们的重大节日,也是最古老的情人节,每到“三月三”,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同胞们赶歌圩、抛绣球、碰彩蛋等等,用丰富的活动展现广西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习俗和民族文体风采,这些习俗也成为了人类文化中的重要遗产。4月8日,广西博物馆民族文物苑内举行的“多彩印记:2016欢乐三月三”与往年的有所不同,除了邀请来自马山县壮族表演队、三江侗族和瑶族表演队之外,还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来自台湾地区宜兰和花莲县秀林乡文化交流团的代表们一同欢庆“三月三”,现场以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技艺学习、民族游戏体验的形式,为观众们呈献一场原汁原味的民族盛宴。
1
原生态民族歌舞表演
据介绍,本次“多彩印记:2016欢乐三月三”活动由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广西博物馆、南宁市青秀区纬武社区居民委员会承办,广西艺术摄影学会、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协办。在开场舞《芦笙踩堂》的欢快旋律下,火热的节日气氛被引燃。接着,马山县杨圩农民表演队的24名演员为大家带来壮族舞蹈《昂索索》。“昂索索”是壮语,是“大欢大乐”的意思,这个舞蹈是根据壮族人丰收时喜悦的场景编排的无伴奏歌舞,舞蹈分为“打稻谷——晒稻谷——庆丰收”三个情节;伴奏是通过演员们敲打道具和欢吟唱笑共同发出一种美妙的和声,其中用壮语演唱的歌词大意是:“晒谷场上黄灿灿,尽情高歌唱金山。又是一个丰收年,兄弟姐妹乐翻天。”记者了解到,为了演好这个节目,演员们用干稻草扎成裙子、帽子穿戴在身上,颇费一番苦心。而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都对这些稻草裙子和帽子很感兴趣,纷纷要求把它们穿戴上身拍照留念。
当天活动的最大亮点之一,是远道而来的台湾花莲县秀林乡的太鲁阁族带来的传统乐器表演,诉说太鲁阁族与大自然的风情融合。木琴和口簧琴是太鲁阁族两种古老的传统乐器,这种传统木琴采用的树木材质轻、可以敲出清脆的声音,一组木琴只有四条木棍,音阶也只有2、3、5、6,借着2根小木棒能敲击出美丽的乐章。尤其是团体合奏时,那自然合谐的叮咚声,更是山林中美妙的音符。而传统的口簧琴大多数会独奏或和亲朋好友齐聚时合奏,男子有时也用来彼此较劲吸引异性的注意,男女之间也常用吹奏口簧琴的方式传达爱意,或借着口簧琴思念已故亲人和远离的恋人。
“三月三”歌圩中,还有一种男女青年的交际习俗: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新内容。演出过程中,20名现场观众朋友受邀上台参与互动——体验碰彩蛋,把当天的活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2
展示织锦手工技艺
当天的活动还有广西壮族和台湾地区太鲁阁族织锦表演,在古老织布机面前,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的少数民族妇女们继承和弘扬了优秀的传统编织工艺,为现场观众呈现一幅幅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的壮锦和太鲁阁族锦。
今年56岁的台湾地区太鲁阁族人胡秀兰,端坐在纺织机前,为观众展示太鲁阁族锦的纺织技艺。“我16岁开始织太鲁阁族锦,小时候看妈妈织锦,看着看着自己也就会织了。”她说,在他们那里,大多数中年女子都会织锦,现在为了培养民族技艺的传承人,织锦也进入了小学的课堂。“用心织锦是一种享受,而能够通过今天这个平台为广西的观众展示织锦技艺,觉得非常荣幸,因为能把一种传统的民族手工技艺带到城市里来,让更多的人接触它、了解它。”胡秀兰说。
在另一侧,来自广西龙州的壮族织锦技师、田东刺绣技师等也在为观众朋友们展示他们的传统手工技艺。
3
今天活动继续精彩
记者注意到,在舞台的一侧,观众还可以亲身体验打油茶、舂糍粑、学习制作五色糯米饭,一次品尝到众多的广西特色民族风味美食,领略广西各民族多姿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不少带孩子前来的家长纷纷表示,能在“三月三”小长假里,让孩子亲身感受和体验广西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非常有意义。
4月9日,广西博物馆文物苑里热闹仍将继续,各种原生态民族歌舞表演、民俗体验活动将会分为上下午各一场继续呈现给观众朋友们,欢迎广大市民朋友们前往参加。
另外,“美丽南方·经典魅力——刘三姐文化收藏展”也将如期在广西博物馆二楼西厅为大家呈现,让社会各界对刘三姐有一个更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
新闻推荐
蒙耀东老师正在办公室备课。今报记者赵敏文/图被诊断为肝癌,做了肝切除手术后,还要终身服药。手术一个月后,他就拖着孱弱的病躯重新站在三尺讲台前。如今3年过去了,蒙耀东仍然坚守在马山县山区做一名...
马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