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接版李荣光没有放弃继续前往其他户动员我们希望通过

南宁日报 2015-04-24 07:41 大字

(上接1版)李荣光没有放弃,继续前往其他户动员。“我们希望通过合作社来组织全屯发展旅游,带领大家往专业化的旅游路子上走,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收入,还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就这样,李荣光等人从小的个人利益到大的集体利益,向村民反复讲解成立合作社能带来的好处。

苦了一辈子的李荣和老人听了他们建议,表示很赞同。有了村里长者的支持,李荣光等人的信心就更足了,经过他们苦口婆心地动员,很多村民陆续加入了合作社。

此时,原先坚决反对的李华安着急了,主动找到李荣光要求“入伙”。“老弟,总算等来你了。”李荣光不计前嫌,高兴地接纳了李荣光一家。

就这样,在经济能人李荣光的带领下,弄拉25户群众125人入社,参与到合作经营中来。

出资千万 合作社终成立

2008年12月,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弄拉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了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李荣光任合作社理事长,25户125名居民以耕地46亩、山林4434亩入股,占60%的股份,投资的李荣光占股40%。自此,通过生态旅游保护环境,实现居民增收致富之路的“弄拉模式”就此开启。

李荣光拿出自己几十年打拼辛苦积攒下来的千万余元用于景区的开发建设,群众不掏一分钱。合作社收入采用“四六开”分成,李荣光拿少数,村民拿大头,合作社收入不足100万元时,李荣光不拿一分钱,经营收入全部归村民。

李荣光还主动提出在旅游项目开业前,每年出资10万元,用于合作社初期经营的分红,补偿封山育林给村民带来的损失,保证村民的利益。

“刚开始大家都有顾虑,怕失败了什么都没有了。”李梁富说,原先全屯村民依靠砍伐竹子、采山药等,每年还可以有10多万元的收入,把地都集中起来成立合作社,收入就没有了,李荣光的做法无疑给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弄拉景区内的停车场经营、餐饮销售等旅游配套项目,每年竞标一次。李荣光向村民承诺自家兄弟不参加投标,合作社内的其他村民都可以竞标承包,如无人竞标,自己就以多出标底1万元的价格承包,确保景区可以持续发展,村民有分红收益。

“我当时有1000多万元,在城市里可以买套别墅安享晚年,可放到弄拉却能让125位乡亲发家致富,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土生土长的弄拉人,我选择后者。”李荣光坚定地说。

不辞辛劳 打造弄拉景区

葱茏的树丛围绕着山间小路,茂密的枝叶在清晨的阳光中随风晃动。

李荣光和堂弟李荣奎拿着图纸在林荫小路上指指画画,他们正在谋划完善弄拉旅游景区建设的事,这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父亲凡事都亲力亲为,事必躬亲,把心血都投入到了景区的建设,是我们的榜样。”李荣光的女儿李玲玲,为了支持父亲再创业,“海归”的她和丈夫毅然辞职回乡,帮助父亲打理合作社。

李荣光的事业成为家族的事业,弄拉人的事业。

在李荣光的“事业蓝图”里,他始终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尊重自然、不图快逞强,因势利导地开发这片土地。

几年来,从古零进入弄拉的蜿蜒山路已经硬化了5.5公里,数千平方米的景区广场和有500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已建成,宾馆和餐馆正在进行装修,游泳池和球场也在规划当中,弄拉景区规模初现。如今进入弄拉,一路繁花似锦,竹青林茂,鸟语花香。

十多年前从湖北嫁到弄拉的黄治菊在亲戚朋友们面前曾一度抬不起头来。“当时都是羊肠小道、砂石路,娘家人都不愿意来。”黄治菊说,现在弄拉变成了旅游区,家里亲戚像游客们一样争着来。

弄拉旅游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也辐射带动了大石山区的旅游发展。目前,马山县正围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定位,突出打造环弄拉生态旅游区一站式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打造旅游品牌的集群效应,旅游产业也成为大石山区人民致富的新希望。

新闻推荐

上接版是因为他无论大事小事只要能帮得上忙都毫不犹豫

(上接1版)是因为他无论大事小事,只要能帮得上忙,都毫不犹豫。1997年6月一个天气炎热的下午,古零镇古零新街居民潘旭义决定与朋友一起到上岭村一个水洞游泳。刚满20岁,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潘旭义,潜入水洞深...

马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