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骗子花样多,“好事”上门别轻信

南宁晚报 2015-03-17 22:26 大字

案件1

“校长”订货还介绍大生意?

真相:堂兄弟多地实施电话诈骗获利74.6万余元

■本报记者 陈蕾 通讯员 李英杰 王恒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一对来自广东省化州市的90后堂兄弟与同伙辗转多地进行秘密探访,目的是为了进行诈骗前的准备工作。而后,他们通过电话冒充案发地学校校长以及卫生局工作人员,实施诈骗29起,涉案金额合计人民币74.6万余元。3月16日,该案在横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校长”来电介绍生意

陈老板在横县经营着一家商铺。2014年5月26日,陈老板接到自称是当地某中学“腾校长”的电话。“腾校长”表示要向陈老板订购一批货物,开出的价格也不错。

对于这单大买卖,陈老板自然很心动,立刻表示这几天加紧进货,然后亲自送到学校。谈成生意后,“腾校长”并未挂断电话,而是向陈老板抛出了更为诱人的赚钱机会。“腾校长”表示学校还急需购买特定品牌的超浓缩消毒粉,这种消毒粉只能通过横县卫生局购买。

“最近我和卫生局的黄科长有些矛盾,不方便出面,你能不能帮忙跟黄科长联系,先帮我购买,到时我会给你回扣。”听到“腾校长”需要帮忙,陈老板十分积极,想也没想就拨通了“腾校长”所提供的手机号码。

在与卫生局的“黄科长”一番交流后,陈老板将近8万元用于购买消毒粉的货款汇入黄科长指定银行账户。不久,当陈老板想要再次联系“腾校长”和“黄科长”时,两人的手机均无法拨通。意识到自己被骗,陈老板立即前往派出所报案。

多地发生类似诈骗案

令人吃惊的是,陈老板并非唯一的受害人。从5月26日到5月30日,包括陈老板在内,共有4名经商的老板接到“校长”电话,他们都在“校长”的授意下联系了卫生局内部人员购买所谓的消毒液。

为何4人均对“校长”的话深信不疑?原来,骗子所冒充的校长确有其人,并且清楚知道受害人从事何种行业,使用的手机号也是横县本地的号码。在真实信息的包装下,外加些许金钱的诱惑,谎言也增加了更多的可信度。

随着调查深入,横县警方发现,横县陶圩、石塘和校椅等5个乡镇已经接到13起类似报案,被骗金额7000至8万元不等。警方随后对这起系列诈骗案件进行串并分析,最终锁定了一个广东茂名籍的犯罪团伙,并进行布控。

2014年7月9日,该团伙窜至马山县县城。追踪而至的横县刑警当场抓获两名嫌疑人,缴获数十张银行卡、假身份证和不记名手机卡。经查,自2014年4月底到7月初,该团伙在广西横县、上林县、钦州市、玉林市梧州市及广东信宜市等地连续作案29起,涉案金额高达74.6万余元。

堂兄弟同受审揭骗局

2015年3月16日,该案在横县法院开庭审理。坐在被告席上的蔡某新和蔡某佳是一对堂兄弟,两人为广东省化州市人。兄弟俩均为90后,一个初中毕业,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无固定职业的两人总想着一夜暴富。

兄弟俩的“发财梦”始于2014年5月。当时,堂哥蔡某新赌博输光了钱,堂弟蔡某佳也正愁着没钱花,兄弟俩便和另一个朋友(在逃)聚在一起,开始商量如何利用电话诈骗钱财。

庭审中,蔡某新堂兄弟对作案次数及金额表示异议,但两人也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当地很多人都利用这种方法赚钱。所谓的“方法”不仅仅是虚构电话内容,还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的第一步便是从非法渠道购买若干张身份证,便于日后开房使用。第二步是驱车到作案地寻找一些门面较大的五金店,抄录好招牌上的联系电话,接着到当地学校门口向学生套话骗取校长的姓名。最后一步就是利用当地小广告办理本地电话卡和银行卡。

充分收集好作案道具后,蔡某新三人立刻离开作案地,而后开始实施电话诈骗,由一人负责扮演校长、一人负责扮演卫生局科长、另一人则专职负责取钱。蔡某新称,他们在横县作案次数最多,因为横县地处南宁辖区,当地人也讲白话,比较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

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案件2

“财政局工作人员” 说残疾人可领补助金?

真相:相关补贴发放都有明确的规定流程,南宁一阿姨被骗一万元

本报讯(记者 黄庆义)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制度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竟然有骗子借此打起了残疾人的主意。近日,家住西乡塘区的程阿姨接到了一个自称财政局工作人员的陌生电话,通知其帮儿子领取残疾人补助金。她信以为真,拿着银行卡去ATM机按照对方指示操作,结果账户内的一万元被骗走。

“你好,根据国家新出台的政策,你的儿子可以领取到2000多元的残疾人补助金。由于月底的发放截止时间,发放时间有点紧,请你尽快拿银行卡到附近ATM机上办理,以便将钱汇到你的账户上。”3月13日下午1时许,47岁的程阿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里的女子自称是财政局的工作人员,给程阿姨带来“利好”的消息。

“打电话的人很熟悉我的家庭情况,能叫出我儿子的名字,说出残疾类型,还给了我一个补助编号。听到财政局要发补助,我也很高兴,就没有多想。”程阿姨说,对方还问她有没有银行卡,得到程阿姨肯定的答复后,便让其尽快去银行办理补助款领取一事。

当日下午2时许,该女子又打来电话,“你现在到银行ATM机前,把银行卡插到机上,然后再打我电话,按照我说的操作,补助金就会打到你的卡上。”于是,信以为真的程阿姨来到科园大道一家银行的ATM机前,按照对方在电话里的提示进行操作。

操作完后,程阿姨感觉不对劲,赶紧叫来银行大堂经理帮忙查询自己的银行卡余额。一查,程阿姨傻眼了,不但补助金没到账,连卡里的一万元也已被转走了。“现在的诈骗方式层出不穷,居然盯上残疾人群。”气愤又后悔的程阿姨立刻向辖区派出所报案。

记者上网搜索残疾人补助等相关字眼,发现全国各地都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在此类诈骗案中,骗子首先以财政局、残联工作人员的名义,向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属打诈骗电话,告知受害人名下有一笔补助款须马上领取,紧接着提供一个所谓“财政局财务人员”的电话号码,当受害人拨打过去时,就电话遥控受害人到ATM机操作。受害人一旦输入银行卡密码,卡中的余额就会立即被转走。为了获取受害人的信任,骗子会在电话中准确报出残疾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残疾等级等诸多关键信息。

(晚报热线5530111

热心读者李小姐 稿酬50元)

■警方提醒

残疾人领补贴有规定流程

警方提醒,残疾人各种补助津贴的发放都有明确的规定流程,一般通过相关单位或村(居)委会发放,不会直接叫当事人到银行ATM机上领取。如果有人电话通知当事人到ATM机上领取补助津贴,或遇到发放途径方式突然改变,特别是需要提供个人金融信息的时候,残疾人及家属一定要警惕,不要轻易透露银行账号,要先向当地残联或者民政部门咨询确认,以免上当受骗。今后如遇任何通知,都要以乡镇、街道残联的通知为准。如证实是诈骗电话,应及时报警。

新闻推荐

“致富花”妆点马山南新村

本报讯(通讯员程璐黄慧玲记者韦薇)三月,气温回暖,正是耕种的好时节。马山县百龙滩镇的村民们种起了花木。据计算,按照每亩种植400株四季金银花的标准,每亩最多年产可达8000元到10000元,实现农业增效与乡...

马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