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马山:“三驾马车”齐发力

南宁晚报 2015-02-15 17:51 大字

古老瑶寨换新颜本报记者 周旋 摄

■本报记者 阮晓莹

“选手”介绍

用苏博工业园区、县城和环弄拉生态旅游区这“三驾马车”的牵引、辐射、拉动作用,突出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打好扶贫攻坚战,向“工业园区化、旅游产业化、农业特色化、城乡一体化”大步前进。

绝招亮相

在规划时,苏博工业园区就结合马山土地利用状况和周边的资源优势,坚持“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的原则,明确生物能源、建材工业、矿产品加工、纸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和生物肥料等为园区主导产业。截至2014年底,苏博工业园区累计投资约4.2亿元,已入驻工业园区企业18家。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总产值34.9亿元,年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超亿元。

同时,招大商、引强企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国知名企业——金德管业集团在西南地区生产基地落户工业园区,整个项目从推介到开工建设,前后不到6个月时间,创下南宁市引进工业项目的“马山速度”。

走进弄拉,树木葱郁,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弄拉位于马山县东部,是古零镇古零村一个自然屯,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岩熔石山区。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弄拉开始封山育林,保护植被,同时栽竹种果及中草药,加快生态能源建设。如修建沼气池等,摸索出一套治理石漠化行之有效的手段,形成“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桑”的立体生态发展的“弄拉模式”。

目前,马山县利用以弄拉为核心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升级改造建立起环弄拉旅游区。建成后,这里将成为环大明山旅游圈重要的祈福文化和休闲风光摄影、运动养生的旅游目的地。预计年接待游客达23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2346万元,青山绿水正逐步变成金山银山。

走进古寨瑶族乡,这里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以瑶族特色文化元素作为设计母语,打造出具有浓郁瑶族文化气息的街道空间。临街建筑物屋顶、立面和门窗上,采用古寨本地特色包括牛角、盘王龙犬、盘王印、长鼓等瑶族元素,让人不禁在这里徜徉,感受瑶族风情。

离这里不远的小都百综合示范村,则呈现出另外一派壮族风情。白墙灰瓦的壮乡特色民居,整齐布局在村庄里,大大小小的水车在村边乔老河慢慢旋转,岸边的格桑花花海吸引游客流连忘返。如今,小都百屯已成为“吃住行、游娱购”一站式时尚生活、休闲农业旅游基地。

点评学习

南宁市副市长覃卫国表示,现代工业园已经提倡要做工业发展与当地有结合的产业。马山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在做。目前还是以结合旅游为主,既带动了就业和产品销售,又提升工业产值。

南宁市副市长刘为民说:“环弄拉是石漠化地区,但马山结合了民族特色的民俗民居的改造方法,把旅游景区和农舍的改造结合起来,在用料和设计上都很有意境。运用乔老河,融入水车文化作为乡镇特色进行打造。另外,结合了农家旅游和特色农业,使农民既有产业又有生活的改善还有旅游收入。”

南宁市副市长魏凤君说,马山城乡风貌改造的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在改造过程中,抓住了特点,发动了群众,突出村寨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同时又没有对建筑大拆大建大改,让群众很快从改造中得到收益,保留了他们原有的生活习俗,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南宁市农委主任杨敏:小都百结合了环弄拉的规划以及旅游资源,将其打造成为水车之乡。发展“休闲旅游”让游客来这里有吃有玩有住,同时将农业和示范区结合起来。下一步发展的建议,就是产村互动、农旅结合,除了把农业原有的生产功能发挥出来,还把休闲旅游的功能也发挥出来。

新闻推荐

马山县古零镇以土地流转推进生态乡村建设 500多名农民增收有盼头

土地出租后,村民们除了租金还有工资收入本报记者黄呈开摄本报讯(记者黄呈开)土地实现流转之后,依靠这700元/亩的租金收入和每月1800元左右的工资,马山县古零镇的许多村民都实现了增收,而流转出来的5000...

马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