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第一窗口”新形象
走进位于五象新区的南宁市政务服务中心,一块大屏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屏幕上滚动显示中心承办事项的名称、受理单位、办理状态等信息,每一件事项的法定办结时间、中心承诺办结时间和办理平均用时等内容一览无余。在屏幕的下方,本日、本月的评议率和满意度数据实时显示均在90%以上。大屏幕展示的内容,正是南宁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市政府为民服务“第一窗口”新形象的极佳缩影。
1
打造“精炼版”审批
政务服务中心一天要办理多少业务?据市政务办常务副主任黄定介绍,全市54家单位643个审批事项均已落户该中心,仅2013年一年,中心就办理各项业务269万件,平均每天有不少于1300人到中心办事,为民服务“第一窗口”可谓实至名归。“我们的工作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堪称南宁市投资环境的风向标。”黄定说。
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为了更好地塑造“第一窗口”的新形象,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务办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走访、座谈,并不定期到各个办事窗口了解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听取群众意见。“我们梳理出30多条意见和建议,这些建议主要集中在办事时间长、手续复杂、需要的材料多等方面,不少内容可谓切中要害。”黄定举例说,一次座谈会上,一位马山县的社区干部当场提出:办理廉租房的手续需要盖22个公章,能不能再精简一些?
“国家法律法规必须无条件执行,我们的审批制度能否通过内部整合优化实现‘精炼版\’审批?”根据中心的要求,各进驻部门迅速开展专项研究,挖掘自身资源以期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市园林局申报取消两项非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并在严格审批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减环节、减时限、减收费、减申请材料,在原承诺办结时限的基础上再压缩27.86%的承诺时限,累计已平均压缩到法定时限的62.78%;市国土局推行“审管分离”改革,设立行政审批办公室进驻政务服务中心,28项审批事项全部由行政审批办集中受理,有效避免了群众办事“多头跑”的问题;市林业局按照“能下放就下放”的原则开展清理审批事项工作,并计划于5月下旬设立行政审批办公室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目前该局“一站式”办结的业务量已占到总办件量的99.5%。
与此同时,各业务窗口摒弃了以往单纯收材料受理事项、带回单位集中审批的工作方法,采取“既挂号又看病”的工作方式,将受理窗口与审批后台“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审批工作效率。据统计,目前,南宁市政务服务中心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了59%,“精炼版”审批也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评价,连续数月群众评议的满意度均达到99%左右。
2
开展“一条龙”服务
今年3月1日,备受各界关注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实施,改革取消了企业法人注册资金最低限额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的限制性规定,减少了对企业自治事项的行政干预,一时间企业注册业务出现“井喷”现象。这项业务涉及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多个部门,是中心搬迁至五象新区新址后面临的又一次考验。
“我们工商部门的窗口和工作人员迭次增加,已经从最初的8个人增加到现在的38个人,但每天近千人的咨询量仍然让大家应接不暇。”在工商局业务窗口工作的杨春华告诉记者,为了应对此次改革,政务服务中心及时为工商局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还采购了100张蓝色圆凳和2台公用电脑备用。即使如此,杨春华和她的同事仍然有几分忐忑:“我们这里办妥了,要是其他部门没有及时处理相关材料,群众还是完不成手续,光靠一个部门的努力是不行的。”
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政务服务中心未雨绸缪,组织协调工商局、公安局治安支队、质量技术监督局、国税局、地税局等职能部门,增加人力、优化流程、压缩时限,为办证群众开展“一条龙”绿色通道服务,使原本需要横跨多个部门的企业注册手续在短短的3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受到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3
推进科学化管理
清理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园林、国土等部门窗口走在了前面;而在推进科学化、透明化审批方面,规划局的电子化手段也备受赞誉。
规划部门具有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的双重权限,某种意义上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形成了一定的权力寻租空间。为实现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市规划局窗口率先向自身“动刀”——在行政审批之前,将技术审查与指标核算逐步交由中介服务机构来完成,规划部门则通过电子化技术审查软件和制度管理来加强对服务机构的风险防控管理。“这一做法有效解决了规划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从制度上防止了腐败现象的产生。”黄定评价说。
新闻推荐
一个村子,一种农产品品牌,简称“一村一品”。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村民发家致富。近日,记者走访永州镇,发现探索发展“一村一品”已成为当地农户发家致富的新路子,而“一村一...
马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