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古画中去看雪

济南日报 2021-11-14 11:32 大字

高宗御笔甲午雪后即事成咏诗(局部) 清 董诰

□本报记者 李雪萌

冬日雪景图是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一支,尤以宋朝的雪景为画坛一绝,有多幅珍贵作品得以留存。

雪景山水寄托了中国文人隐士高洁清冷、孤标傲世的道德追求与生活理想。这也是文人们格外喜爱岁寒三友、枯木寒禽等其他冬季题材的原因之一。

从前的冬季,更冷、更静,也更雅、更乐。

国画中的雪一半下在宋朝

宋朝的绘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高峰,众多大家绽放华彩,千载之下犹自独美,难以超越。

这一时期,由皇帝带头,从官办翰林书画院,到业余文人士大夫,都愿意拿起画笔,直抒缱绻胸臆、描绘自然山水。

在气象学史上,两宋时期是中国第三个寒冷期。或许与此有关,从绘画作品来看,宋朝下雪特别多,画家笔下的雪中山水也各式各样、百态千姿,特别有讲究。

《林泉高致集》中记载了北宋宫廷画家郭熙所讲的欲雪、大雪、雪霁等关于雪的不同时间阶段,须用不同的墨色渲染,更详细列举出了可以入画的雪景题目。

冬有寒云欲雪,冬阴密雪,冬阴霰雪,翔风飘雪,山涧小雪,回溪远雪,雪后山家,雪中渔舍,舣舟沽酒,踏雪远沽,雪溪平远,又曰风雪平远,绝涧松雪,松轩醉雪,水榭吟风,皆冬题也。

从理论到实践,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传世珍品。

带头大哥自然是史上最文艺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故宫博物院藏有赵佶一幅《雪江归棹图》长卷。这也是其现存的唯一一幅山水画。

画面所写是雪后郊野的江山两岸景色。开卷平远空旷、寒木萧瑟,中段以后层峦叠嶂、孤树群林。江中有一扁舟似在捕鱼,水边有一舟似在泊岸,响应“归棹”之题。岸上一行人马和行旅。寒江雪色,意境肃穆,同时不乏大气磅礴。

皇帝以降,最有名的就是《雪景寒林图》。这幅传为范宽的作品,是最为典型的宋代全景山水,同样尺幅巨大,高194厘米,宽160厘米。

画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萦回而下,生动表现出秦地山川雪后的冷峻气势,笔墨浓重、层次分明。近处萧瑟树木与远处高峻山峰相呼应,形成壮阔的效果,给人寒冷枯寂之感。

此外范宽还绘有《雪山楼阁图》、《雪山萧寺图》等雪景山水名作,当然都是“传”,且都并不藏于国内,一般人并不容易看得到。

北宋后期有一位能诗会画的驸马爷叫王诜,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来往甚密。王诜有一副著名的《渔村小雪图》,长度超过两米(貌似宋人都喜欢大制作)。乾隆帝曾评说:(此图开卷)“已觉冷风拂面浦,又如湿气生银田”。

与其他山水雪景不同的是,为了表现积雪,除山峦留白外,王诜还首次引入金碧山水的着色方法,使用铅粉以示雪飘,在树头和芦苇上还染上金粉,予以雪景山水在阳光朗照下的灿烂夺目之感。整幅作品在清冷寒疏间不失富贵华丽——毕竟画家是驸马都尉。

2015年《渔村小雪图》曾和在故宫武英殿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中展出。不过当时占据展览C位的是更有名的《清明上河图》,此画没有被人所特别留心。

宋人画笔下的著名作品还有《雪霁江行图》(郭忠恕)、《雪中梅竹图》(徐禹功)、《晓雪山行图》(马远)、《关山春雪图》(郭熙)、《关山密雪图》(许道宁)、《雪山归猎图》(翟院深)、《雪山图卷》(刘松年)、《雪栈行骑图》(梁楷)、《雪溪放牧图》(夏禹玉)、《寒岩积雪图》(燕肃)……几乎可以说,国画中的雪,差不多有一半下在宋朝。

也正是这些作品,让千年前的那一场场寒雪,在画中得以永恒。

隐士们的“岁寒三友”

与“枯木寒禽”

宋代的雪景绘画,风格各不相同,共同启发了国画雪景山水一派。像元代最重要的山水画家黄公望存世作品中也有《九峰雪霁图》、《快雪时晴图》这样的经典作品。

雪景山水画的名单可以拉得很长,也有了一些固有模式。宫廷画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对雪进行了细致的划分:雪者,有风雪,有江雪,有夜雪,有春雪,有暮雪,有欲雪,有雪霁。

韩拙还总结了冬景山水的典型配景,如围炉饮酒、惨冽游宦、雪笠寒人、骡辆运粮、雪江渡口、寒郊雪腊、履冰之类,简直是一部“如何画好雪景山水”的速成教科书。

画家文人们寄情寒山冷水,有一种隐士的追求与理想,他们所画的雪景山水,并不是仅是对自然的描摹,而是“然穷天理之奥,扫风雪之候,曷可不深究焉?”

画家们是想通过绘画来探究宇宙自然的奥妙,达到探究天理和体察人事的协调,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

而冬季的寒冷与冰雪的洁白,也无形中契合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道德追求与生活理想,那就是高洁清冷、孤标傲世,不与俗世同流。所以画家们似乎格外喜欢冬季题材。

冬景绘画并非只是雪景山水一脉。2017年,辽宁省博物馆曾主办过一场“瑞雪映丹青——中国古代冬景绘画特展”。展览以“雪景山水”、“岁寒三友”、“枯木寒禽”、“岁朝清供”四个单元为脉络。去年底,沈阳故宫也举办了一场名为“冬雪妖娆”的馆藏冬景书画展,分为“苍山负雪”、“冰雪寒禽”、“岁寒三友”三部分。

显然,画家们所表现的冬季,除了苍茫大气的雪景,还有生动的花鸟小品。

严冬万木凋零,只有松竹梅颜色依旧、挺霜而立,精神可嘉,历来为儒家文化所推崇。对松竹梅的描绘也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题之一,代不乏人。普遍都反映了画家们寄物抒情,借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高洁理想品格。

绘画史上有众多《岁寒三友图》问世,南宋赵孟坚、马远,明代唐寅、徐渭、文徵明、边文进,清代李鱓、郑板桥等等,都有以此为名的作品,格法气韵各有不同。

寒气逼人的冬季使树叶尽落,而簌簌冷风中的寒禽也成为画家笔下的题材。《湖岸寒禽图》、《暮雪寒禽图》、《雪树寒禽图》、《梅竹寒禽图》、《雪汀游禽图》、《寒鸦图》……类似作品不胜枚举,或工笔或写意,既有积雪压枝的凝重,又有迎寒而立的生机,多带有自然野逸、孤高独立之气。

画家笔下的寒鸦、伯劳、山鸟,甚或锦鸡,或呈饥鸣冻馁之状,或神情安宁不为严寒所困,都有一种不畏严寒的品德,画家多以此自况,借物抒怀。

冰雪人间仍雅乐垂钓雪嬉致敬严寒

雪让世界一片洁白,虽然带来寒冷,是同时也是一种祥瑞。

在画家眼中,冰雪并非只有萧杀枯寂,也别有一番人间雅趣,工作学习休闲活动一样也不能少。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很多画家喜爱的意境。北宋李成有《寒江钓艇图》,范宽有《寒江钓雪图》,虽然构图不同,但都是白雪覆盖树枝,江流冰冻,渔人寒江独钓、天地空蒙。

南宋李东有一幅《雪江卖鱼图》,则是少见的民俗题材的冬景画作。描绘的冬日江边酒店中人向小舟上的渔夫买鱼的场景,着墨不多而生活情趣跃然纸上。

天冷雪深,与友人温酒畅谈,自是人生乐事。南宋夏圭《雪堂客话图》就呈现了这个情景。天地辽阔、皑雪覆山,二人于室内对话,一渔翁划桨冲寒而来,打破画面的沉寂,又带来一股生机。

雪天闭门读书,是文人的另一种独特乐趣。宋李唐有《雪窗读书图》,山高树茂,山崖脚下有一处院落,柴门紧闭,一人临窗坐读;清代萧云从《雪岳读书图》将万巉山岩与读书人的小屋相对照,线条直折、墨色枯瘦爽利,别具一格。此外清代还有倪田作《雪夜读书图》、法若真作《雪室读书图》等等。

这些作品所传递出的共同的气质,一是静、二是雅。冬天,似乎天然是一个肃穆庄重、适合修身养性的时节。

而与此同时,冬天之于人们的生活,又带来了别样的愉悦。无论是贵族皇戚还是普通百姓,都拥有属于冰雪季的欢乐。

清代宫廷画家留下了诸多如《胤禛十二月景行乐图》、《弘历雪景行乐图》等描绘皇帝观赏雪景的画作。更著名的则是多幅《冰嬉图》,反映记载皇族每年一次的冰嬉大典。其中尤以金昆、程志道、福隆安合绘的《冰嬉图》,以及张伟邦、姚文瀚合绘的《冰嬉图》两幅最为人所熟知。堆雪狮子、花滑、射矢,各种运动一派热闹祥和。

明代仇英有《嬉雪图》,清代冷枚有《雪艳图》;另外金廷标、董诰等,都有作品表现儿童滑冰、玩雪、点花灯,放炮仗的快乐玩耍场面。来自民间的版画、年画中也有儿童抟雪成佛、雪中燃放爆竹的图案。

济南不是个多雪的城市,这个冬天却早早迎来第一场大雪。前几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在转发一个帖子《一下雪,济南就成了济南府》,所以我们就在这场雪后遥想当年、那些古人曾见过的雪。

新闻推荐

重大项目施工忙 记者长假探工地 广西前8个月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78亿元

本报记者康安谭卓雯国庆期间秋高气爽,正是项目施工的黄金期,我区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不打烊”,八桂大地处处呈现一派热火朝...

隆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